孫尚綺新作"早餐時刻" 舞蹈感官新體驗
新網記者麻念台/周煊惠台北特稿
2012/8/8 下午 06:26:43 / 文化藝術
旅德編舞家孫尚綺的新作《早餐時刻》,探尋、拼貼早餐的各式聯想,利用舞者自拍自舞的方式表達出「雙重視覺」的意象。
 |
孫尚綺《早餐時刻》表達出「雙重視覺」的意象。(歸鴻亭攝影) |
2012台北藝術節的跨國製作《早餐時刻》,是唯一一場舞蹈節目,孫尚綺表示,與德國劇作家戈登‧佛羅杭一起合作發想,將早餐的英文拆解為「break」與「fast」,拼貼早餐的各式聯想,說的是早餐的故事,其實就是他自己的早餐經驗。
他介紹概念來自在英國與劇作家朋友吃早餐時,那種初醒的朦朧非常迷人,介於起床與完全清醒之間的那段時間,總是模糊、晃動,分不清究竟在夢境或醒著,充滿夢境與現實拉扯,身體意識混沌攪和的感受,讓半夢半醒、似真似幻的意像成為創作的來源,是舞作意圖表現的氛圍。
 |
3位舞者在台上面對的是攝影機。(歸鴻亭攝影) |
《早餐時刻》充滿許多即興的元素,「雙重視覺」的意象的概念正是呼應這個世代的表徵,像是一邊注視自己身體卻又透過手機、鏡子觀察自己一樣。
孫尚綺說,3位舞者在台上必須手持攝影機跳舞難,而每部錄影機地上的連接線、手上攝影機的腳架,都會影響舞者表演的動線,再把舞者拍攝的鏡頭如EFP作業般同步呈現在舞台的大投影白幕上,這樣所營造出來的效果,與現場真實的舞蹈展現對比的視覺效果。
他指出,把電影搬上舞台,舞者除跳舞,也是攝影師,特別選出3位來自荷蘭、西班牙和義大利的舞者,經由無數次練習、畫200張分鏡圖,才得以完成。
 |
旅德編舞家孫尚綺說明吃早餐時初醒的朦朧是舞作意圖表現的氛圍。(歸鴻亭攝影) |
台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則表示,語言與視覺投影在舞蹈作品中一般都當作背景,這齣舞蹈把投影拉成主導的前景,運用舞蹈、音樂、電影等概念,將影像、音樂與肢體交融創造出多層次的空間,引領觀眾進入一場有大量夢境呈現的舞蹈夢遊,十分罕見,會是一種很特別的觀舞經驗。
《早餐時刻》將於8月10日至12日在公館水源劇場上演,售票資訊請上
「2012台北藝術節」官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