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舞動柴可夫斯基"羅曼史"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8/8 下午 08:23:06 / 文化藝術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今年以柴可夫斯基的《小夜曲》與《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兩首樂曲編成舞作「羅曼史」,架構柴可夫斯基的一生,8月10日至12日,在台北城市舞台演出3場。
 |
安東尼‧海爾慕斯指揮台北市立交響樂團搭配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演出成舞作「羅曼史」。(歸鴻亭攝影) |
該團2012年度製作「羅曼史」,由藝術總監余能盛編舞,邀請羅馬尼亞國家芭蕾舞團、羅馬尼亞客席獨舞者史戴芬(Canila Bogdan Stefan)和亞歷山德拉(Djmaru Cristina Alexandra),與國內舞者程佑慈、廖奕琁、高永煜、莊士賢、林伯儒等一起演出。
另外,樂團部份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伴奏,邀請德國Dessau歌劇院音樂總監安東尼‧海爾慕斯(Antony Hermus)擔任客席指揮家,曾宇謙擔任客席小提琴家。
余能盛表示,「羅曼史」主要架構著重在柴可夫斯基的一生,透過親情、友情、愛情及傳說中同性愛情的種種遭遇,構成多個篇章,包括描述依賴的愛情「慈母」、嚮往的愛情「女性」、沒有結果的愛情「婚姻」、柏拉圖式的愛情「梅克夫人」,理想中的愛情「同性」。
 |
台北室內芭蕾舞團藝術總監余能盛編舞「羅曼史」演出片斷。(歸鴻亭攝影) |
他說,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鉗》已成為芭蕾經典之作,其實還有許多音樂可供舞蹈使用,其中《絃樂小夜曲》優雅輕巧,感情內斂,用來表現柴可夫斯基與梅克夫人只透過書信交往13年,從來未曾見過面的部份。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則列為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余能盛讓柴可夫斯基成為舞劇中的主角,逐一展現他和母親、妻子、同性戀人之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