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華山王榮文有意組織藝文記者聯誼活動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2/8/18 上午 10:46:56 / 新聞媒體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今日邀宴文化記者餐敘,有意固定每月安排聯誼,並於聯誼時邀請文化界相關人士不拘形式演講,一方面增進與文化媒體人之感情,另一方面也是記者在忙碌中偷閒進修的好機會。

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王榮文說明文化記者第一次聯誼的意義。(歸鴻亭攝影)
 事實上,這種頗具溝通與學習的聚會過去也曾由文藝線媒體倡議過,但缺乏具備文化界與企業界雙重身份的有識之士支持,並未實際有效運作。

 民國66年,當時仍在戒嚴時期尾端,媒體由新聞局嚴厲鉗制,除原有平面媒體不能增加報社,報紙有限張政策,電視台就是老三台的時代,筆者進入大華晚報,接替程榕寧擔任藝文記者。

 那時的媒體生態頗為單純,在仍被稱為「文化沙漠」的上一世紀六、七零年代,媒體仍是平面報紙掛帥的時代,而對文藝圈來說,應該也算是第一代的藝文記者在報導文化新聞。

 那批第一代的文化記者包括中央社范大龍,後來外調義大利羅馬,已經過世;中央日報蔡文怡,現任正中書局總編輯;中華日報楊明,目前似乎在大陸文壇發展;聯合報視覺藝術為陳長華,不久前在故宮退休;中國時報旋律藝術為林馨琴,目前擔任時報出版總編輯。

 筆者進入大華晚報時,正好民生報正要創刊,於是視覺藝術由陳小凌負責,目前仍在民生e報線上跑新聞、旋律藝術則是侯惠芳,出版過多部音樂著作,目前似乎在公視服務;當時稱為青年戰士報(現稱青年日報)湯碧雲,後來進入時報,退休後進入《or旅讀中國》任總經理;還有同是晚報系統的民族晚報張芬馥,很快就嫁為醫生娘享福去嘍。

首次聯誼餐會王榮文邀請自家執行長李家維(左)暢談生物多樣性議題。(歸鴻亭攝影)
 這些基本上比我資深或同輩的文化記者,有一個共同的現象─娘子軍居多,除了范大龍與筆者都是女記者,當要找一位替大家服務的同業時,自然輪不到前輩辛勞,筆者就被推為台北市文藝記者聯誼會會長,一幹兩屆,雖然是一個沒有任何權利,也沒有任何好處的虛職,當時還真的想辦一些類似這次王榮文想組織的進修研習活動。

 記得曾邀請第一位引進西方畫廊制度進入台灣的畫廊鼻祖龍門畫廊負責人楊興生,來談從龍門到當時春之藝廊、太極藝廊與阿波羅畫廊的生態;也曾找過已經過世的民族音樂教父許常惠在國賓飯店酒洞天半夜談如何著重音樂著作權,以及《音樂與音響》老板、也是當時引進古典音樂會最多的張繼高談如何鑑賞音樂。

 可惜當時記者都很忙,並沒有企業家可以如王榮文一邊請一頓中餐一邊聽專家演講,對媒體人來說,只有中午比較可以空出來做這樣的聚會,下午跑完新聞各自有截稿壓力,很難經常舉辦。

 對於王榮文目前經營的文創企業華山來說,是一個頗有條件擔任聚集文化甚至與文創相關的媒體記者一起組織聯誼團體的極佳支持者,樂見他能繼續堅持進行這樣有意義的聚會。
頻道:數位傳播 分類:新聞媒體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2/8/18 上午 10:46:56
關鍵字:王榮文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認識戲曲文化 大葉大學國際學生畫臉譜
教育學程 2025/4/7 上午 12:00:00
北藝中心2025上半年協辦4劇 精彩好戲輪番上演
文化藝術 2025/4/2 下午 05:33:03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北藝中心2025上半年協辦4劇 精彩好戲輪番上演
文化藝術 2025/4/2 下午 05:33:03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認識戲曲文化 大葉大學國際學生畫臉譜
教育學程 2025/4/7 上午 12:00:00
樂齡學習一把抓 資訊不分你我他
教育學程 2025/4/4 下午 05:17:08
"百年原殤"全片首映會讓百年記憶不再被遺忘
演藝動態 2025/4/2 下午 07: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