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臺大醫院啟用AI系統"助胰見" 突破胰臟癌早期診斷瓶頸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25/5/20 下午 06:10:03 / 醫療保健

 被稱為「癌中之王」的胰臟癌,由於發病初期無明顯症狀、診斷困難且進展快速,致死率極高,成為全球臨床最棘手的癌症之一。

臺大醫院與臺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歸鴻亭攝影)
 根據預測,胰臟癌將於2030年成為美國第2大癌症死因,在台灣亦已攀升至國人癌症死因第7位。其5年存活率僅約10%,然而若能於腫瘤小於2公分時即時診斷與治療,存活率可望大幅提升至80%。不過,早期胰臟癌在CT影像中猶如海底撈針,約有40%病灶易被忽略,診斷成功率大幅仰賴醫師經驗與工作負荷,為臨床一大挑戰。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說明「助胰見」擴展應用方向。(歸鴻亭攝影)
 為突破此一瓶頸,臺大醫院與臺灣大學應用數學科學研究所攜手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套人工智慧胰臟癌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PANCREASaver),並已於2024年底正式於臺大醫院影像醫學部臨床上線,開放提供自費AI影像分析醫令,為胰臟癌早期偵測與精準治療奠定全新里程碑。

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廖偉智(右)致詞。(歸鴻亭攝影)
 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廖偉智表示,胰臟位處腹腔深處,其病灶常難以從常規CT影像中清晰辨識,尤其2公分以下之早期腫瘤,更難以肉眼察覺。為解決此一難題,「助胰見」導入深度學習模型與多重影像資料訓練,可於PACS系統中即時分析病患CT影像,自動標示胰臟輪廓與可疑病灶位置,輔助放射科醫師判讀。全國性臨床測試顯示,「助胰見」對早期(<2cm)胰臟癌具80%檢出敏感度,整體準確率更突破90%。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左)致詞。(歸鴻亭攝影)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指出,「助胰見」現已於臺大醫院全面啟用,放射科醫師可即時參考AI判讀結果,有效提升診斷效率與信心。臨床上更與消化內科、外科及腫瘤科等多專科密切合作,共同評估病情並制定個人化治療策略,搶抓黃金治療時機。一名67歲女性,因黃疸及搔癢就診,電腦斷層影像顯示總膽管與肝內膽管擴張,未見明顯腫塊,在臺大醫院經AI輔助分析並搭配內視鏡超音波檢查後,成功揪出胰臟頭部隱匿病灶,確認為早期胰臟癌,得以及時治療。

影像醫學部醫師陳柏廷簡報。(歸鴻亭攝影)
 影像醫學部醫師陳柏廷說明,「助胰見」已取得台灣與美國發明專利各4項,並通過TFDA醫材核准與美國FDA突破性醫材(Breakthrough Device)認證。系統開發成果亦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Radiology》,榮獲RSNA Margulis Award、國家新創獎、臺北生技獎、SNQ國家品質標章等多項肯定,顯示臺灣在AI醫療創新領域的強勁實力。

婁培人(中)率領陳世杰(中右)、廖偉智(中左)、外科部醫師吳健暉(左)和陳柏廷(右)宣布,開發出全球首套AI輔助診斷系統「助胰見」。(歸鴻亭攝影)
 台大醫院副院長婁培人表示,展望未來,研發團隊計畫將「助胰見」擴展應用至胰臟炎、胰臟囊腫等疾病,並結合多模態影像與醫療資料,推動更完整的胰臟疾病風險預測與精準治療。此一創新成果不僅象徵臺大醫院在AI與醫學影像整合的領先地位,更為全球胰臟癌早期診斷立下新標竿,為患者帶來希望與生命轉機。
頻道:養生健康 分類:醫療保健
專題:歸鴻亭 日期:2025/5/20 下午 06:10:03
關鍵字:臺大醫院,AI,助胰見,胰臟癌,婁培人,陳世杰,廖偉智,吳健暉,陳柏廷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歸鴻亭報導
歸鴻亭報導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518國際博物館日起跑 展現博物館文化科技成果
文化藝術 2025/5/14 下午 06:07:02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