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舞台劇"一粒萬倍"自東京前來踏勘前來台灣文化交流發展機會
新網記者歸鴻亭高雄特稿
2025/6/30 下午 11:50:10 / 文化藝術
為促進台日文化交流,中國藝術家協會安排引進日本舞台劇《一粒萬倍 A SEED》嘗試前來台灣演出,以台日友好文化發展為目標,今(30)日前往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勘查場館,並與館方技術人員溝通合作事宜。
 |
一粒萬倍製作委員會理事松浦靖(右)向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中)介紹日本舞台劇《一粒萬倍 A SEED》,左為日文通譯申芳寧。(歸鴻亭攝影) |
一粒萬倍製作委員會理事松浦靖表示,「一粒萬倍(一粒萬倍日)」日文為「いちりゅうまんばいび」原意是「一粒稻米可收成萬倍穀粒」,象徵著小小努力能換來豐厚回報的信念。古代日本農民會在這天播種,祈求來年豐收,如今這樣的「萬倍精神」也轉化成現代人的開運哲學,變成實踐夢想與行動的好日子。
 |
衛武營負責技術副總監郭遠仙向日本舞台劇《一粒萬倍 A SEED》成員簡報。(歸鴻亭攝影) |
松浦靖說明,「一粒萬倍」劇團源自傳統「能劇」與現代「身體劇場」的融合,以日本傳統舞台象徵肢體、禪意敘事聞名的包括歌舞伎等內容,創作具備生命相互連結、循環往復的主題。此次專程從日本前來,希望瞭解台灣各重要表演場館之軟硬體條件,選擇適合劇場及檔期安排前來演出,並建立常態合作機制,爭取2026年之後共同製作巡演。
 |
衛武營與一粒萬倍製作委員會溝通來台演出事宜。(歸鴻亭攝影) |
「一粒萬倍」劇團舞蹈家三田義美指出,「一粒萬倍」劇情源自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古事記》,深入探究五穀起源,發現萬物都是透過食物的生命而連結在一起,一粒米傳播米食的精神與美麗,希望將「itadakimasu」所蘊含的對食物生命的感恩精神傳承給下一代。
 |
一粒萬倍製作委員會成員參觀最可能適合演出的戲劇院。(葉穎攝影) |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認為,日本傳統劇團要打進台灣藝術市場,除內容實力外,也要注意宣傳造勢,並爭取較佳的檔期,若要北中南巡演則更是必須提前規劃,有待拜會各重要場館後儘速評估執行績效,作為接續長期台日文化交流之實質參考。
 |
一粒萬倍製作委員會參觀場館一瞥。(歸鴻亭攝影) |
在參觀衛武營包括歌劇院、音樂廳、戲劇院、表演廳等4個表演場地,以及戶外劇場,負責技術副總監郭遠仙簡報,與總監特別助理王俐文、節目部戲劇歌劇組組長葉穎陪同,仔細介紹每個場館的特性,松浦靖將會與此次同來的贊助單位國連NGO JACE海外事業統括責任者大森義夫商議後,儘速研擬後續發展模式。
 |
日本舞台劇《一粒萬倍 A SEED》在衛武營大合照。(王俐文攝影) |
中國藝術家協會理事長麻念台表示,引進「一粒萬倍」劇團在文化層面期望引進日本當代戲劇美學,對照台灣傳統戲曲的現代化經驗予以整合,創新兩國表演藝術的碰撞,因此邀請當代傳奇吳興國的京劇,嘗試與日本能劇看能否從傳統提煉當代語言,激盪出新的表演內容。在教育層面嘗試透過校園工作坊培育跨域表演人才;產業層面則逐漸建立台日戲劇合作網絡,推動亞洲劇場市場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