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脂封存霧里薛圳回憶 北市文化局邀民眾一起DIY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2/10/28 下午 06:35:07 / 經史子集
台北市文化局今日舉辦「影像記憶封存」活動,在師大公園北端廣場展示霧里薛圳支線街區老照片,並邀請民眾參與製作樹脂相框,保存這段珍貴回憶。
 |
台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豐豪(左)向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說明霧里薛圳支線老故事。(歸鴻亭攝影) |
台灣油杉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劉豐豪指出,霧里薛圳是台北盆地內最早有興建紀錄的水圳,約建於清雍乾年間,南大安區為支線主要涵蓋範圍,第二支線沿著溫州街、跨過辛亥路、流到泰順街,在泰順街26巷附近形成一大埤塘,再經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區,沿著麗水街東側往北奔流。
劉豐豪表示,霧裡薛圳支線自九汴頭出,分為三支線,主要灌溉臺北市西部,灌溉面積約五百餘甲農地,與引新店溪水的瑠公圳共同支撐起台北盆地內水田的發展,奠定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基礎,開啟清末台北轉型為全台政治中心之路;從霧裡薛圳支線圖來看,不難發現霧裡薛圳支線涵蓋的範圍人文薈萃。
 |
劉豐豪介紹霧裡薛圳支線開啟清末台北轉型為全台政治中心基礎。(歸鴻亭攝影) |
活動中準備了許多霧里薛圳支線街區的老照片,讓民眾可以自由認養,並自己DIY將照片製作成樹脂相框。
負責DIY教學的樹脂藝術家阿格表示,樹脂在製作的過程中,會因當時製作過程的氣溫、濕氣、時間、人為不同因素等而有不同變化,當樹脂凝固之後,也就把當下的時空環境保存了下來;照片封存是樹脂藝術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具保存歷史、回憶的方式。
台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希望透過此次凝結對老台北的影像與記憶,呈現社區的歷史情感與人文風情樣貌,提升生活中的美學。
 |
樹脂藝術家阿格今日教民眾自己製作樹脂相框。(歸鴻亭攝影) |
劉維公說,這次將過去3週來徵集到1920到1980年間的80多張老照片,透明樹脂封存街區老照片的藝文活動,凝結老台北的景象與記憶,這些蒐集來的老照片,經過樹脂封存後,讓居民認養回家,當家裡的寶,分享給來訪的親朋好友,這次帶回去的社區老照片,未來都能辦回娘家活動,再說延續的社區故事。
他也特別指出,台北市政府將於2016年爭取世界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的國際性活動,其精神是讓民眾親身參與美學設計,透過藝術家和設計師的美感經驗和民眾、城市的回憶相互激盪,將美學和在地生活連結,此活動具有將回憶、美感與生活結合的意義。
活動除了製作樹脂相框外,也有手工簽字拓印體驗;民眾若想休息,可到一旁設置的茶席喝茶,感受茶的芳香回甘,品茗茶的文化,並一邊聆聽舊時歌謠的現場演唱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