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視覺日 新光攜羅氏推動眼科衛教展 衛教大使郭子乾分享照護心得共籲及早治療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25/10/9 下午 05:33:03 / 醫療保健
視線扭曲、變形,視野中央有模糊黑影,可別以為揉揉眼睛就沒事了,這很可能是黃斑部病變的警訊。根據研究顯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50歲以上人口失明的主因,且逾7成患者是由單眼發生,平時難以察覺,部分患者就醫時視力早已受損。
 |
自左至右為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羅氏大藥廠總經理、衛教大使郭子乾與新光醫院院長侯勝茂。(歸鴻亭攝影) |
新光醫療財團法人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院長侯勝茂表示,為響應2025年世界視覺日(World Sight Day),新光醫院與羅氏大藥廠攜手合作,共同舉辦「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透過互動式體驗,提升民眾對黃斑部病變的認知,並呼籲及早檢測與治療的重要性。
 |
侯勝茂在「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致詞。(歸鴻亭攝影) |
新光醫院行政副院長洪子仁說明,根據台灣眼科醫學會研究顯示,台灣每10位65歲以上長者就有1位,約24萬人是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患者。而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和濕性兩類型;其中,濕性黃斑部病變是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血液與液體,導致黃斑部出血、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惡化。
熟齡族群視力衰退關鍵,每10人就有1人恐罹黃斑部病變,且黃斑部單眼病變難察覺,易使患者延誤治療。衛教大使郭子乾也以家中長輩得病自身擔任黃斑部病變患者照護者的經驗,分享照護過程的點滴,並提醒若發現明顯視力惡化,應立即就醫。
 |
鄭成國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歸鴻亭攝影) |
中華民國視網膜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視網膜中心主任鄭成國指出,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分為乾性與濕性兩種,其中濕性病變因眼底不正常的新生血管滲漏,導致黃斑部出血與水腫,使視力在短時間內急遽惡化。儘管濕性黃斑部病變僅佔總病例數的一成,卻是造成近9成黃斑部病變患者失明的主因,也是50歲以上民眾失明最常見的病因。
根據2025年亞太視力健康調查顯示,不到3成的民眾有定期進行眼部篩檢。鄭成國說明,黃斑部病變初期通常從單眼發病,大腦會啟動「融像作用」,讓健康的眼睛自動彌補受損的視野,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察覺異狀,導致許多人就醫時,視力早已受損。曾有一位年近50歲的患者,其單眼視力驟降至不到 0.1,因一眼視力正常,日常生活中完全沒有發現異狀。直到某次無意間遮住單眼,才驚覺兩眼視野差異甚大,就醫後才發現已罹患黃斑部病變超過半年,因此定期眼部篩檢對於潛在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能幫助及早發現並及時治療,避免雙眼都受到影響。
 |
衛教大使郭子乾也現身說法,分享他作為黃斑部病變患者照護者的經驗。(歸鴻亭攝影) |
雖然濕性黃斑部病變是不可逆的疾病,因最關鍵的原則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視力快速惡化。鄭成國指出,目前的治療方式多元,眼內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Anti-VEGF)類型的藥物也是一種選擇。此類型藥物已獲得健保支持,患者若符合事前審查標準,最高可申請共14劑給付,能大幅減輕患者的醫療負擔。
 |
「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宣傳照。(歸鴻亭攝影) |
新光醫院秉持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核心精神,不僅致力於提供優質醫療,更積極投身衛教推廣。本次與羅氏大藥廠聯手籌辦的「守護視界 睛彩由你定義」眼科衛教展,即是此理念的具體實踐。展覽以長者喜愛的旅遊視角切入,透過互動式設計,讓民眾親身感受黃斑部病變患者眼中的真實「視界」,深刻體會到早期發現的重要性。衛教大使郭子乾也現身說法,分享他作為黃斑部病變患者照護者的經驗,呼籲大眾若發現視力惡化,應立即就醫。
新光醫院表示,民眾每天可花10秒進行「睜一眼、閉一眼」的自我檢查,利用家中的磁磚線條或阿姆斯勒方格表,留意是否有線條扭曲或中心黑影。此外,建議民眾可透過一年一次的定期眼底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的黃斑部病變風險,為自己的視力健康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