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皮寮歷史街區春假以燈籠融會傳統民俗與現代藝術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2/1 下午 03:54:20 / 民俗古蹟
今年春節假期長達9天,台北文化局將於2月1日至3月31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辦運用光影與紙藝創作的「紙在太陽回家的路上」特展。
|
(歸鴻亭攝影) |
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這項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策劃執行的「紙在太陽回來的路上」春節系列活動,將整個剝皮寮街區將化作偌大光體,以燈籠融會傳統民俗與現代藝術,用參與式活動打造獨一無二的走春去處,值得民眾利用年假前來走春。
劉維公說,這次邀請了近20位國內外紙藝藝術家,結合了節氣與節慶意義,運用光影於展場中以「消寒圖」,從冬至起連著81天,記錄春天降臨前天氣與時序的變化,並將燈籠比喻做冬至過後、白晝漸長,正在回來路上的太陽,從過年一路串連起元宵節,打造一個有別於傳統春節與燈節的系列活動。
|
(歸鴻亭攝影) |
在這條台北僅存的清代街廓,春節期間將掛上長長紅燈籠,處處可見趣味春聯,繽紛張貼的窗花,窗花來自藝術家的創意及巧手,有童趣的柿子、魚;有小朋友工作坊的隨興之作;更有日本藝術家用銀杏葉做的窗花,這些街景都會是遊客競相留影的角落。
藝術家洪素珍為換上春裝的剝皮寮打造入口意象「紅團圓」,她說,這個作品採用傳統年節的紅色喜氣,藉由傘頂的8個面隱喻八卦的陰陽交替;除了闡述四季的變化與萬物的生生不息,更用竹子架構蜘蛛網般的外形,象徵一面保護大地的天網,以現代藝術的視覺形式傳達了老祖宗的智慧。
此外,16位國內外藝術家與設計師,針對時序的嬗變進行創意發想,將對來春的期許以及因環境而生的觸動,幻化成一個個跳脫尋常的燈籠,打造「燈籠秘室」。
|
(歸鴻亭攝影) |
「燈籠秘室」內容包含由服裝設計師李育昇以回收材質打造的環保燈籠、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主任黃麗婷以「纏」的概念製作光的容器、井口康弘以日本和紙和紅葉拼貼對生命循環的感動、來自英國的臺灣女婿剪紙藝術家Tim Budden用剪紙放飛春蝶、藝術家周孟曄從燈籠出發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日本紙藝術家小林順子用樹叢意象捕捉光影,以及設計師組合兩個八月打造的互動式祈願光明燈,招攬民眾用自己對來年的期許組成光明燈,並將春回大地的感念具體而微地收進燈籠秘室。
展覽期間的每個週日下午,更邀請屹立將近一甲子的長壽號茶桌仔店重返剝皮寮廣州街與康定路轉角,重現老艋舺過往的喫茶況味。2月24日元宵節當天更有傳統紙燈籠發放,在剝皮寮歷史街區進行首見的燈籠遊街活動,除了回味童年提燈興味,現場亦有大樹下講古、傳統戲演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