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劉兆玄劉維公新春開筆推廣漢字文化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2/16 下午 06:09:11 / 民俗古蹟
由台北市文化局策劃的2013漢字文化推廣系列活動今天開始,「漢字行春─好福氣友春會」在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率先登場。現場開放400名的民眾觀賞「102年癸巳新春開筆點燈祈福」暨「漢字傳習」儀式,並可獲贈漢字福袋。台北市長郝龍斌與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現場揮毫題字,為年節尾聲增添光彩。
 |
「漢字行春─好福氣友春會」由台北市長郝龍斌(左)、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中)與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右)現場揮毫題字寫下「好」、「福」、「氣」。(歸鴻亭攝影) |
節目開始由方向舞蹈團帶來「金蛇狂舞躍新春」的精采表演外,並有總統馬英九的賀電,期盼藉由此項盛事,恢弘中華漢字精微,承繼傳統翰墨深蘊,領略多元文化美學,豐富知性生活內涵,共同為建構優質和樂之幸福國度貢獻心力。
郝龍斌致詞時說,全家在過年時會聚在一起寫春聯,寫下家訓或是祈福的心情,並貼在屋內各個角落。他說,父親從他初中起就拿報紙要他練習寫毛筆字,但他發現只有自己在練字,其他小朋友卻在外頭玩,心情不平靜,練字也不專心,直到長大後才認知到漢字的美。
劉兆玄則表示,漢字為四大文明現存、且唯一仍使用的表意文字,而語言和文字正是文化的核心載體。繁體漢字不同於其他文化的文字,是一種須透過視覺辨識的文化載具,也含有視覺藝術的欣賞價值。目前全世界已有4千萬的外國人正在學習漢字,可見唯有透過文字的學習,才能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
 |
活動也各邀請國小、國中及高中的各1名代表學童,與郝龍斌、劉兆玄、劉維公接力寫下「吉祥」、「幸福」、「平安」等祈福字樣。(歸鴻亭攝影) |
劉維公指出,目前台北市政府正在爭取2016年國際設計大展的舉辦權,希望台北不僅立足於世界的舞台,將來更能成為國際級的設計之都。
郝龍斌、劉兆玄、劉維公分別在紅色紙板寫下「好」、「福」、「氣」字樣,並懸掛於由三代傳承的燈籠師傅張嘉巖運用三種傳統燈籠技法製作完成,直徑1.5公尺的大燈籠上,隨著點燈祈福儀式冉冉升起,為民眾祈福。
此外,活動也各邀請國小、國中及高中的各1名代表學童,與郝龍斌、劉兆玄、劉維公接力寫下「吉祥」、「幸福」、「平安」等祈福字樣,完成象徵性的「漢字傳習」。
3點起同一地點舉辦「彩繪燈籠DIY」活動,現場分贈民眾500個漢字福袋,內容包括桃符年曆海報、漢字行春尋寶圖、包種有春茶等,隨即登場的2,000個祈福燈籠彩繪DIY活動,由書畫名家、剪紙與拓印好手現場教學互動,讓民眾以書畫、剪紙或蓋上蛇年吉祥話的落款章方式,重拾漢字文化之美與樂趣,未拿到福袋的朋友只要在現場提供的便利貼紙寫下祈福字句,貼在祈福牆上,即可獲燈籠,留在祈福牆上的祈福便利貼,也將由以便利貼動畫揚名國際的動畫藝術家劉邦耀製作成動畫。
 |
郝龍斌親手發放漢字福袋給前來參加「漢字行春─好福氣友春會」的民眾。(范詩敏攝影) |
文化局表示,考量以往元旦舉辦「新春開筆」活動,已成功帶動其他縣市政府及民間各界新春期間揮毫的風氣。今年文化局運用創意、設計元素將漢字文化活動與民間習俗做更進一步的結合,以彰顯漢字文化原本就深入民間生活的日常文化,從大年初七的開筆迎春,點燈祈福,3月的漢字文化講座到立春前後辦理的漢字手感體驗市集等系列推廣活動。
另外,鼓勵民眾趁春光明媚外出踏青時,也可體會漢字書藝無所不在的樂趣,文化局設計了「字遊─漢字行春尋寶圖」,選擇了20處包括臺北保安宮、孔廟、霞海城隍廟等漢字人文景點,引領民眾走訪尋找這些人文景點藏了什麼有趣的漢字寶藏在門聯或牌匾中?民眾可將尋找到的匾額、對聯之克漏字透過漢字行春網或QRCord填寫,答對10題者可獲得「漢字福袋一只」或「包種友春茶一份」。
「話春─漢字文化講座」則於3月各週末登場、共有10場次在臺北書院開講,報名演講及贈送漢字福袋或包種友春茶,每場次開放80人,每人限報三場。
民眾並可在中山堂、西門紅樓、松山文創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臺北當代藝術館等藝文館所及台北市立圖書館等索取「漢字行春尋寶圖」,領略賞玩漢字的精彩。2013漢字文化推廣系列活動即日起開跑,除了今天的「漢字行春─好福氣友春會」,還有「字遊─漢字行春尋寶圖」、「話春─漢字文化講座」及「納春─漢字手感體驗市集」等活動,歡迎民眾參加。
詳細內容可查詢
「漢字行春網」,網站並開放點燈祈福,歡迎踴躍上線點燈,洽詢電話02-2556-0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