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館數位藝術人才國外駐棧創作徵選開跑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3/17 下午 10:52:47 / 文化藝術
近年來跨領域數位藝術創作在全世界形成一鼓風潮,造就了許多混合式的新藝術形式。國立台灣美術館自去年起舉辦「數位藝術人才國外駐棧創作徵選」,今年繼續與荷蘭V2_動態媒體藝術中心及加拿大SAT科技藝術中心合作,將共同選送台灣創作者分赴兩機構進行為期8至10週之駐棧創作。
|
國立台灣美術館今日舉辦「數位藝術人才國外駐棧創作徵選」成果報告與說明會,自左至又為藝術家李柏廷、郭信輝、國美館展覽組組長蔡昭儀與藝術家許哲瑜。(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這一駐棧計畫有別於一般的駐村創作,特別針對新媒體藝術,從概念發想、執行製作到成果發表的過程中,讓藝術家能實際與當地機構的專業人員緊密交流與工作,並視需求安排技術課程訓練。此外,今年獲補的藝術家將有機會參與V2_的夏季駐棧計畫(Summer Session),與來自世界各地的駐棧創作者進行交流。
為提供有興趣申請的人才有關海外駐棧及行前準備之建議,國美館今日邀請去年度獲選藝術家進行駐棧計畫成果發表及駐棧創作經驗分享。
|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說明這是特別針對新媒體藝術選送台灣創作者分赴荷蘭與加拿大兩機構進行為期8至10週之駐棧創作的計劃。(歸鴻亭攝影) |
赴荷蘭V2_動態媒體藝術中心的李柏廷指出,台灣有越來越多跨域數位藝術的作品,和荷蘭比較起來,台灣多了許多的感性成份,運用新媒體呈現一種較具文本的生活幻想。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主修雕塑的李柏廷認為,V2_是混種藝術的先鋒之一,他們的作品比較針對媒材的本質提出思辨,較為冷靜,反而有更多由新媒體本身出發的內涵。台灣的感性與歐洲的理性在各領域都有顯著差異,在駐棧的當下,更能看清台灣普遍創作的優點與缺點。也很高興有機會可以讓他們看看台灣風格。
前往加拿大SAT科技藝術中心的郭信輝現就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碩士班,對SAT由原先荒廢使用的建築整建再利用而成的方式十分敬佩,這次他原通過提案計畫是「傾斜的距離」(Tilt-Dsitance),形式為含動力機械結構的互動式360度環景天幕投影裝置。抵駐棧地後的成果發表計畫為「明亮/黑暗:在日光的反轉之間」,形式與原計劃同為互動式360度環景天幕投影裝置,但不含動力機械結構。
|
自左至右為郭信輝、李柏廷、許哲瑜。(國立台灣美術館提供) |
另一位碩士攻讀台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目前為自由藝術工作者的許哲瑜去年也在加拿大SAT科技藝術中心駐棧,以他的模特兒的名字「袁志傑」為題,將其槓掉,「袁志傑」變成了這次的創作計劃的名稱。「袁志傑」在過去的創作中,就是那無人稱的角色,總是在其作品中示意著嫌疑犯與受害者的那位中性的、無個性的「替身」,並錄製袁志傑本人的口述錄音,並依據袁志傑本人的記憶─關於他爺爺的自殺,以及父母的分離,所創作的一系列繪畫。
國美館表示,今年改採線上報名機制,有興趣的相關領域人才參加,把握可以與國際頂尖數位藝術人才一同工作、交流的大好機會,不僅能夠提升實戰創作實力,更能拓展更高更廣的國際視野,簡章及詳情可至
台灣數位藝術知識與創作流通平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