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國再進愛丁堡 京劇身段詮釋卡夫卡"蛻變"
新網記者劉詩婷台北特稿
2013/5/2 下午 07:02:52 / 文化藝術
當代傳奇劇場曾因《李爾在此》一劇於2011年獲邀參加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且受到廣大迴響。英國愛丁堡藝術節藝術總監 彌爾斯(Jonathan Millse)更曾表示:「如果藝術節只能邀一齣表演的話,我會選擇 《李爾在此》。」
 |
英國愛丁堡藝術節今年邀請當代傳奇劇場演出最新創作結合傳統京劇與卡夫卡同名經典小說的《蛻變》。(劉詩婷攝影) |
今年當代傳奇劇場再次獲邀,前往在8月舉辦的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演出最新創作結合傳統京劇與卡夫卡同名經典小說的《蛻變》(Metamorphosis)且擔任開幕演出。
《蛻變》故事描述一名青年早晨從夢中醒來,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一隻巨型蟲,最後走上自我了結的過程,這部作品深深探討了人存在的意義。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表示,要用傳統京劇身段、語言詮釋卡夫卡筆下的變形蟲,難度非常高,不過他很期待,且會全力以赴。
 |
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吳興國(右)介紹女兒吳采璘也將在愛丁堡藝穗節演出獨舞《秘碼》。(劉詩婷攝影) |
今日文化部長龍應台特別舉辦記者會,在《蛻變》擔綱開幕主角的吳興國特地穿上新製約有15公斤重的戲服亮相,並親身示範演出。
龍應台表示,當她聽到吳興國要演出名著《蛻變》時,「所有的想像力都釋放出來了。」她很好奇故事主角變蟲的時候,舞台上的肢體該如何表達,而小說裡父子激烈爭吵的情節,蘋果卡在蟲體裡逐漸腐爛,那種無能為力的抽象存在意義,居然是用傳統京劇的身體來表達,「天啊!我真想看吳興國是怎麼演的!」龍應台對這部新戲前往愛丁堡演出致意表示,「台灣的藝術表演不僅跨越國界到了愛丁堡表演,此齣戲跨越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結合文學、戲劇與音樂,『蛻變』出無限的可能。」
吳興國說,卡夫卡的《蛻變》是部最精簡作品,「它讓你無處可逃,故事主角一開始就變成蟲,換做是你,你是個人你該如何去詮釋?」他更指出,傳統京劇的唱、唸、做、打很厲害,但如何拿來詮釋卡夫卡筆下蟲的內心世界,卻是一大挑戰。藝術創作部份,吳興國表示,將以傳統京劇唱腔、服裝和北管音樂為底,詮釋西方現代文學,並結合電子科技進行跨界交流。
 |
吳興國認為拿京劇來詮釋卡夫卡筆下蟲的內心世界,是一大挑戰。(劉詩婷攝影) |
他說:「我曾經就是那條蟲,對於人生充滿絕望,我們每個人生命都很短暫,在這短暫生命裡面,你看見自己了嗎?假如你看見自己了,你希不希望珍惜你自己?如果你要珍惜你自己,你到底怎麼珍惜?我覺得我在喚醒卡夫卡100多年前寫的那個放棄生命的蟲。」
彌爾斯則表示,今年愛丁堡的主題定為「科技與藝術」,強調跨界的衝突與結合, 吳興國的創新京劇,運用東方傳統藝術的語彙,跨時空詮釋西方文本,古今交會,中西合併,很能呼應全球時代的藝術創作意涵。一年多前他就屬意吳興國擔綱今年的開幕演出,很高興這個諾言如期兌現,相信各國的藝術家都很期待看到這麼精采的演出。
除了吳興國的《蛻變》獲邀在今年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擔任開幕大戲,吳興國的女兒吳采璘也將在8月舞向愛丁堡藝穗節,演出獨舞《秘碼》。吳興國說,「我才演3場,女兒比我厲害多了,她要演9場。」父女倆同時在愛丁堡藝術節中亮相,攜手在國際舞台上為台灣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