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衛3號太空天氣監測預報模式精確度領先全球
新網記者林建志台北特稿
2013/5/16 下午 06:36:56 / 科技新知
我國福爾摩沙衛星3號利用多年觀測電離層資料,建構史上第一個「全球電離層天氣監測與預報同化模式」,可以改善原先衛星定位上的誤差,提昇通訊、導航及定位等品質與精確度,同時掌握天氣預測、電子通訊、衛星定位等相關應用提供有利的平台。
|
我國福爾摩沙衛星3號利用多年觀測電離層資料,建構史上第一個「全球電離層天氣監測與預報同化模式」,精確度領先全球。(林建志攝影) |
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劉正彥表示,該中心的福爾摩沙衛星3號,利用全球定位技術,架構出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提供700筆可供分析氣象預報、氣候變遷、太空天氣等應用研究資料。如今更將觀測範圍擴展到距地表50到2,000公里的電離層,建構出全球第一個「全球電離層天氣觀測與預報同化模式」,福衛3號的資料比衛星定位還準。
劉正彥說,由6顆微衛星組成的福衛3號,在2006年從美國加州范登堡基地發射升空,在地球上空700至800公里高度,以6個軌道面、72度傾角繞地球飛行,主要任務為觀測全球氣象變化,運用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電波掩星技術」,率先建立全球大氣及時觀測網。目前福衛3號已運轉7年,雖其中1顆失聯,僅剩5顆每天仍可提供約1,500筆掩星資料,至今已收集超過700萬筆資料,提供67國、2千多位專家進行氣象預報、氣候變遷、太空天氣等應用研究。
|
國家太空中心首席科學家劉正彥說明福衛3號利用全球定位技術,架構出全球大氣即時觀測網。(林建志攝影) |
他指出,大氣並非一成不變,當分子或原子大氣部分解離成電漿態後,就會反射電磁波,可用於電波傳播,因此,觀測到的電離層完整資料就有助於提升通訊、導航及定位品質與準確度。
劉正彥以「洋蔥剝皮」為例,強調「電波掩星技術」是利用電波通過分布不均勻的電離層與大氣層時會產生折射的特性,藉以演算出相對應的大氣溫度、氣壓、水汽、電離層電子密度等垂直分布資料,目前除國內氣象局,美、英、日等重要氣象預報單位,均已將福衛3號資料納入氣象預報作業系統。
我國目前除福衛3號衛星之外,也開始和美國合作研發福衛7號衛星,以延續福衛3號原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