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星球"關懷環境及多元文化展現
新網記者鄭莉萍台北特稿
2010/3/2 下午 07:11:51 / 生態環保
人類只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就是你我生於斯長於斯的《藍色星球》。
|
作曲家與電影配樂大師喬治.芬頓向電子媒體說明"藍色星球"配樂。(龍梅芳攝影) |
今年兩廳院以「關懷環境及多元文化展現」為主題,特別邀請國際知名的作曲家與電影配樂大師喬治‧芬頓(George Fenton)與國家交響樂團、台北愛樂合唱團合作,以音樂會的形式展現紀錄片《藍色星球》(The Blue Planet)所要傳達的意義。
近年來環保議題不斷發酵,許多紀錄片、電影都與此類議題相關。其中,《藍色星球》是首部全面探討海洋生態與自然歷史的紀錄片,由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與Discovery共同製作,斥資1000萬美金(約新台幣3億2000萬元)拍攝,耗時長達五年、足跡遍及全球七大洲超過兩百個拍攝地點,以高科技克服強勁洋流造成的拍攝問題,並以精密的後製工作完成影像處理,2001年首播後,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完整的生態紀錄片,並在2007年贏得艾美獎「傑出音樂作曲獎」、「非小說類傑出攝影獎」。這部紀錄片不僅耗時五年完成,足跡遍及全球各地,超過兩百個拍攝地點,更是首部全面探討自然歷史與海洋生態環境平衡的紀錄片。
為這部紀錄片賦予音樂生命的喬治‧芬頓表示,來台演出非常興奮,從2006年開始,以音樂會型式結合劇場中巨型螢幕播放紀錄片畫面一邊觀看成群沙丁魚逃竄、海豚花式戲水等珍貴海底風光,觀眾一邊欣賞驚心動魄、天衣無縫的交響樂團現場演奏,在室內觀賞感受十分震撼,但他有點不確定在高雄戶外演出的效果如何,相信對台灣觀眾來說將是全新體驗,他很期待獲得台灣民眾廣大迴響。
|
"藍色星球"宣告記者會上喬治.芬頓(左二)、兩廳院副總監謝翠玉(左一)與海洋生物博物館創建館長方力行(右一)。(龍梅芳攝影) |
他說,為這部紀錄片配樂是有趣的,雖然之前也製作過自然歷史的電影配樂,但是與這次的經驗完全不同,因為這部電影傑出的拍攝,認為有兩個任務必須達成:其一是替這些海洋生物賦予角色與生命力,例如用音樂塑造出好人與壞人的區別。其二則是需表現出生物的各種感情,如同任何生物都有的情感般。
海洋生物博物館創建館長方力行則指出,在他以往34年潛水的經驗中,看到許多各式各樣的生物,但是並未多想海底生物如珊瑚、海豚等到底有沒有情感,然而透過音樂的結合之後,猶如醍醐灌頂,忽然了解這些生物之間挾帶各式的情感。
喬治‧芬頓進一步表示,人類無法在海洋中生活,但是透過畫面與音樂的結合,我們好像也能了解海洋生物的感覺。
兩廳院副總監謝翠玉表示,這部紀錄片不僅展現生態平衡的重要,透過音樂的結合,成為國際共通的語言,《藍色星球》將於本月5、6兩日在國家音樂廳揭開序幕,9日將移師高雄市立美術館面湖草坡舉行大型的戶外演奏會,歡迎民眾觀賞,購票洽兩廳院售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