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80歲出書 新作"幽情三部曲"要顛覆台灣文學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6/15 下午 10:18:28 / 經史子集
客籍文學家李喬以《寒夜三部曲》奠立文壇地位,今日他推出75萬字新作《幽情三部曲》,自稱「最後的長篇小說」。
 |
客籍文學家李喬今日推出75萬字新作《幽情三部曲》。(歸鴻亭攝影) |
80歲高齡的李喬今日正逢生日,他說,原本的構想只有《咒之環》,鎖定台灣3段「穢史」與近期政治運動,分別是1972年大甲割地換水傷人事件、1820年埔里屠殺原住民慘案與1860年西螺三姓大械鬥與紅衫軍運動。透過主角林海山雙眼,直指台灣歷史的創傷與備受詛咒的輪迴。
不過,只是《咒之環》完成後靈感卻一發不可收拾,於是又有了後面兩部,《V與身體》是主角何碧生與體內器官對話的故事,透過隸體、楷體、明體這三種字體,呈現主角、器官與客觀敘述三種敘事觀點,幾度翻轉,讓人難以進入,一旦進入卻又倍覺趣味。
最後,《散靈堂傳奇》講的則是一名棄嬰成為法師,以草藥濟世又建立「散靈堂」,以召喚台灣這塊土地無數冤魂的故事,筆法鄉野、鬧笑又奇幻。
李喬表示,《咒之環》是對現實絕望並遠離現實的作品,《V與身體》寫自己與五臟六腑的故事,《散靈堂傳奇》則是驀然回首的總結,這一系列的作品是醞釀沉澱10多年所累積題材所創作的。
 |
80歲高齡的李喬今日正逢生日,身後的文學家鍾肇政更是文壇耆老。(歸鴻亭攝影) |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李永熾指出,李喬每寫完一部作品,都說是最後一部,這次的《幽情三部曲》也不例外,不再寫下去就是臺灣文血界的損失。
李永熾說,《幽情三部曲》象徵台灣近60年的歷史,前半見證臺灣人的邪惡性,在外來政權把台灣搞得一蹋糊塗時的故事,後半則開始對不合理的體制開始反抗,混沌中有了生機,從沉淪走向救贖之道。
作家鄭清文認為,李喬就是愛談反抗,而反抗不一定是政治,台灣人有自我造反的本質,李喬的反抗除了是反抗過去的自己,也是超越自我,他的反抗是最接近創造的本質。
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專任教授彭瑞金則說,李喬好像玩得過火了,《V與身體》寄給他看時還幾乎看不懂。
客籍文學家鍾肇政表示,李喬80歲還有新書陸陸續續發表,這是不得了的事情,相信《幽情三部曲》之後會有下一個三部曲。
李喬是第1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曾任總統府國策顧問,早年以短篇創作為主,八○年代的長篇《寒夜三部曲》代表作曾拍成客家連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