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美術家 20位三年級入列國美館展出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3/6/21 下午 03:57:06 / 文化藝術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現戰後藝術家個人獨特創作風格,並且呈現戰後台灣的美術風貌為主軸,規畫6個「年級」世代,今日推出三年級的藝術家作品,來呈現當時社會的時空背景。
 |
國立台灣美術館主辦的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今日推出三年級的藝術家作品。(歸鴻亭攝影) |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刺客列傳」藝術展從6月22日到9月15日於該館展出,共有20位藝術家、71件作品,參加展出的藝術家包括謝春德、張照堂、席慕蓉、董陽孜、奚淞、羅青、黃銘哲、謝棟樑、邱亞才、江賢二、洪根深、袁旃、郭振昌、卓有瑞、李小鏡、陳水財、楊成愿、李重重、葉竹盛和陳來興。
黃才郎指出,在60、70年代時,三年級生正是出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以青壯年的年齡走過台灣經濟起飛的時期,並經過80年代解嚴的社會劇烈變動,20位藝術家在各自的生命階段創作,為快速而多變的台灣美術發展提出更多不同的詮釋。
策展人潘顯仁說明自「年級」世代中挖掘具「刺客」特質的藝術家,「刺客」者,如《史記─刺客列傳》所記載,具萬夫莫敵之氣勢、能為理想必抱死志、犧牲性命在所不惜、堅持到底勇往直前者,其擇善固執之行為甚足以影響歷史之走向。因此,本系列展試圖分別從同一「年級」的藝術家之中挑選出長期投入創作、對藝術執著精神如「刺客」一般,且在藝術創作上具有特殊性及開創性表現、特立獨行、自成一家之特質者進行探討,期能從其特殊的創作思維展現中,對台灣美術發展有另一面向的了解與啟發,並藉以呈顯台灣美術的獨特性,提出此時期台灣美術發展的另一種詮釋。
 |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黃才郎介紹三年級生出生於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作品呈現當時社會的時空背景。(歸鴻亭攝影) |
潘顯仁說,台灣藝術經過1960年代現代繪畫運動的洗禮,1970年代正值對西潮反思與重整時期。三年級藝術家所接續的是台灣現代繪畫運動中的革新精神,面對的是回歸現實與關注鄉土的文化反省。儘管出生、成長的時代相近,但在個別的藝術生命中,卻有截然不同的創作抉擇。回顧歷史,各時代美術風貌的突破與變革,往往有賴於堅持自我實現、特立獨行之美術家的創作意志,發出超越時代侷限的先聲。而這些卓絕的創作者,也為往後繽紛激盪的台灣美術,蓄積了無比的能量。
不過,也有當代美術界人士認為,台灣美術界始終百花齊放,選擇進入該系列是以何種標準決定,國美館日前以二年級世代挑選具有刺客性格、尚且在世、至今仍持續創作的藝術家就有26位,展出117件作品,這次三年級包括國畫、西畫甚至攝影竟只有20位,許多其他同一世代美術家難道都沒有這20位能「為藝術擇善固執足以影響歷史的條件」,令人質疑。
國立台灣美術館規畫台灣美術家「刺客列傳」系列展覽,係以展現戰後藝術家個人獨特創作風格並藉以呈顯戰後台灣美術風貌,以1931至1980年出生的藝術家為主,依出生年代每10年為一個斷限,規畫6個「年級」世代成一系列覽陸續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