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藝術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 品味上海老文化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6/29 下午 10:36:39 / 兩岸關係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的2013年「海派文化藝術節」,今年主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今天在台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展開,期待台灣民眾多了解上海文化,共展出14個專項、200多件作品,展現上海海派文化特色,例如婀娜多姿的海派旗袍、巧奪天工的海派玉雕、精雕細琢的嘉定竹刻,吸引不少民眾觀賞。
 |
2013年「海派文化藝術節」今天在台北松山文化創意園區開展。(范詩敏攝影) |
上海文化聯誼會名譽會長、上海市文廣局書記沈佐平說,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有157項,這次有14個專項到台北參展。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台灣也有許多具獨特風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希望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保護和傳承是兩岸共同的責任與追求。
影視局中國共產黨黨委書記沈佐平表示,上海市幾次到台北辦展覽,台北市民給予不錯反應,他代表上海市政府表達感謝。他也說,這次希望能透過文化遺產的交流活動,喚起兩岸人民共同探討文化發展的重要命題。
 |
石雕師傅陶昌鵬介紹石頭做的茶具,融合天然的礦物質,十分養生。(范詩敏攝影) |
台北市政府秘書長陳永仁出席開幕儀式,他表示,台北與上海的城市交流多,時任上海市長的韓正2010年訪台北後,雙方已經簽下10個交流協定,台北與上海也相互學到東西。
陳永仁舉例,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韓正當時對於台北的市民專線「1999」感到很有興趣,回上海後特別派人到台北取經,隨後上海也成立專線,口號為「12345,有事找政府」。
這次的展出十分多采多姿,其中一位石雕師傅陶昌鵬手邊刻著一只石壺,一邊說,上海的石雕多以小型而精緻的工藝品為主,講究造型上的逼真與寫實性,尤其石頭做的茶具,融合天然的礦物質,十分養生。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展出時間,自今天起到7月3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