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管理漏洞多 農委會回應:會逐步改進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8/20 下午 11:37:16 / 人權社會
最近不時出現狂犬病案例,日前傳出農委會將以14隻米格魯進行狂犬病毒實驗,引發動保團體抗議。動物實驗往往被專家學者視為「必要之惡」,台灣動物實驗存在許多制度上的管理漏洞,恐造成動物權益受損,甚至飽受折磨。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左)以英國為例,指出同樣是動物實驗,英國就可以制定出適切且較為人道的制度。右為立委田秋堇。(范詩敏攝影)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指出,目前全台報備設置的實驗動物機構有200多個,絕大多數都未編制專業獸醫人員,也很多都沒有實施「計畫核准後的監督」(PAM),根本無法確保實驗動物的福利和品質,且有許多計畫也未詳述申請書內容,甚至有許多違反實驗動物福利的案件也都予以通過。
朱增宏提到,目前大部分的動物實驗機構僅處於形式上檢查,自己提案自己查核,造成「球員兼裁判」的現象,根本沒有意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認為,應該明確告訴社會大眾,供毒實驗的機制,以及會導出什麼樣的結果,讓民眾了解動物是如何為人類犧牲。
該研究會以英國為例,指出英國有《動物科學程序法》嚴格規範所有動物實驗,並以證照制度控管所有單位;不僅有倫理審查委員會,內政部還有專職的動物科學應用辦公室,所有稽查人員皆具科學、獸醫或醫學背景,每年稽查一次以上,甚至在計劃核准後繼續監督,以確保實驗動物權益與實驗品質。
|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手持動物實驗案例,批評管理執行不合格。(范詩敏攝影) |
農委會畜牧處動物保護科科長林宗毅回應,因台灣的動保制度起度較晚,從民國88年起,先以美國的法規做為參考,在短時間內要全盤改變不太可能,只能一步一步來。針對動保團體的質疑,林宗毅表示,台灣雖沒有專職的動物實驗稽查單位,但每年都邀請動保團體或是學者成立稽查委員會。
林宗毅澄清,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到「球員兼裁判」的現象,因目前實驗機構組成的計畫審查小組都是由一個單位提出計畫,再交由其他不同領域,跨系所的專家學者進行審查,並非由提出計畫的部門或學者自己審理。
根據農委會統計,從91年至今,台灣被利用於各類實驗的動物總計多達1,000多萬隻,其中嚙齒類有830多萬隻,豬牛羊雞鵝等動物共有近45萬隻。另外,犬、貓也有4,152隻,兔子有20多萬隻,靈長類有639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