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創意工程教學-想像力在工程教育的運用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9/11 下午 04:36:09 / 教育學程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康仕仲表示,過去的工程師注重工程設計的嚴謹與精確性,但如今時代已進步,計算的問題可以由電腦來解決,但是能夠引領未來的關鍵,應當是想像力。想像力的培育模式,就是透過「發想、聯想、轉想、串想」等方式激發出想像力。
|
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康仕仲展示學生嘗試錯誤的工程習作。(歸鴻亭攝影) |
康仕仲舉例,如在大一的基礎課程工程概論中,以雪梨歌劇院、員山子分洪道等4個建築為主題,讓學生想像並描繪2060年的雪梨歌劇院,或解決分洪道住宅區的水患問題,討論這些建築對工程發展、社會變遷產生的影響,透過擴充想法、轉換角度等方式,激發出學生想像力,而學生也創作出讓他耳目一新的作品。過程中,不會阻止學生的各種想法,就算明知他們實驗的內容不可行,也不會馬上告訴他們;但是學生就能從不斷嘗試失敗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更實際的經驗,就算失敗了,也總比出了校門後,才做出第一件失敗的工程來的好。
目前就讀三年級的楊宗諭說,以往3小時的課程,大部分都是以老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聽課,但在康老師的課程中,幾乎有超過3分之2的時間,都是學生之間的討論與實驗,在每個不同的想法與意見之中,又衝撞出不同的火花,而老師也會召聚一些業界的專家,在最後的呈現時給予實質上的意見,所以課程不僅活潑生動,也很符合實際需求。
|
康仕仲認為未來的工程師要有想像力。(歸鴻亭攝影) |
康仕仲指出,工程想像力雖然不同於一般領域,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能在物理上、民生上能夠實現。在課程中讓學生天馬行空的發揮,即使不一定真的能完全實際製作出來,但是教學上仍應以學生為主體,即使畢業後未必走上工程之路,但可鼓勵學生培養具遠見的視野以及前瞻性的勇氣。
台大土木工程系自2010年起執行國科會為期3年的想像力培育計畫,將大一的基礎課程引入自創的「IDEAL想像力訓練法」,強調以想像力解決未來問題,經過3年嚴謹實驗與分析證實有助於提升學生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