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至最愛
檢視信箱
進入商場
前往藝坊
 
現在時間 現在時間

Hi, 您尚未登入喔! 會員 登入 註冊

略過巡覽連結

"手藝人"奚淞 帶領"尋找一棵菩提樹"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特稿
2010/3/11 下午 11:59:36 / 文化藝術

 經過上一世紀五、六零年代的人文愛好者,應該都讀過奚淞《封神榜中的挪吒》,今天他以「尋找一棵菩提樹」個展與講座從潛沉中低調復出。

奚淞"尋找一棵菩提樹"開展,左為主辦單位趨勢文教基金會,右為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歸鴻亭攝影)
 這位自稱「手藝人」的奚淞,立即吸引大批的老中青文化人,每個人上台都緬懷那段台灣物質生活不比今日,但精神文明正引領本土文藝起飛的時代,髣髴時光倒流回那讓人值得細細咀嚼品味的流金歲月。

 在台灣藝壇與文壇皆享有重要的地位的奚淞一上台,就說他很緊張,因為從沒這樣在廣大眾人面前講話的經驗,但他卻侃侃談起那段年少輕狂的歲月,他說,當還是師大附中學生的半世紀前時,喜歡唱歌的小奚淞參加合唱團,因為實在唱得不怎麼樣,老師要他去站到最後一排,要他只要張著嘴做樣子,不要唱出聲音來,他就這樣「唱」完當時最喜歡的舒伯特《菩提樹》。

 奚淞感性的說下去,廿多年前為了安撫病重的母親,他開始白描觀音,每個月恭繪一幅觀音畫像,畫好的觀音菩薩就貼在病房牆上,直到母親過世時,共完成卅三幅,從此進入佛門成為修行人,找尋能讓內心平靜的「菩提樹」。

奚淞接受媒體聯訪。(歸鴻亭攝影)
 從那多愁善感的慘綠少年到現在滿頭華髮的修道人,奚淞仍然喜愛這首多年引領他走近菩提境界的歌曲,他當場朗誦這首由德國大詩人穆勒詩集《冬之歌》裡第五首的「井旁邊大門前面有一棵菩提樹,我曾在樹蔭底下做過甜夢無數……」

 於是,台下有人輕聲應和;於是,接著上台說話的都回憶起奚淞的媽媽,敘述著那時的一群孩子,整天成群結黨到處遊蕩,這些人常包括林懷民、蔣勳、白先勇、樊曼儂,累了、餓了就到奚淞家裡吃一頓奚媽媽煮的午餐,然後繼續遊蕩。《雄獅美術》創辦人李賢文敘述逼他擔任雜誌總編輯,喜愛寫作的奚淞只願意寫稿不喜歡出名,其實許多雄獅的文章雖不是署名「奚淞」,根本都是他的作品;黃春明則說他在台大外文白先勇等創辦的《現代文學》、尉天驄領導的《文學季刊》裡算是中生代,那時的奚淞還是新生代,當時就認為奚淞是第一才子,現在物換星移,大家都老成了,「奚淞,我愛你。」從一位老鄉土作家口中吐出真摯的話,沒有肉麻、只有感動;樊曼儂則表示,那時她還在和許博允談戀愛,第一次見到奚淞就覺得他的眼睛怎麼是綠色的,很怕再見到他,林懷民知道了硬把她架著再去面對面見奚淞,事後奚淞說,「那個小女生一直站在門邊把手上的包包握得好緊,一副隨時準備逃跑的架勢。」

 然後,他們開始唱《菩提樹》,台上的、台下的,在歌聲中一起尋找各自心中的一棵菩提樹,「我曾在樹枝上面刻過寵句無數,歡樂和苦痛時候常常走近這樹……」

 而現在,這些當年結群成黨的孩子成長了,他們幾乎引領著台灣的文藝發展,白先勇、黃春明的小說、林懷民的舞蹈、樊曼儂的音樂與藝術經紀、李賢文的美術與藝術雜誌,沒有他們,台灣的文化環境會走來更貧乏,怎麼沒有人去寫一個劇本,敘說他們的故事,來創造一個新的語彙,「什麼叫義氣?義氣就是一起來創建台灣的文化!」總比捧紅了打打殺殺、混兄弟黑幫、殺人被殺的《艋舺》要來得更有意義。

 認同這觀念的今天起一連三天,不妨抽空前往中山堂光復廳,去體悟一下「自在容顏」白描觀音畫像,還有「大樹之歌」佛傳油畫,找尋心靈的菩提樹。
頻道:捐贈贊助 分類:文化藝術
專題:麻念台 日期:2010/3/11 下午 11:59:36
關鍵字:

留言版

文章主題
(回覆時可不用填)
姓 名
評 等
    
Email
驗證碼
ABC (有分大小寫)
留言內容

回覆主題
圖片
     

閱讀更多麻念台報導
麻念台報導列表
2024大亞洲藝術聯盟協會鍾經新續任理事長
文化藝術 2024/11/17 下午 07:55:52

閱讀更多新網專題
新網專題列表

閱讀更多新網新聞
新網新聞列表
2024臺灣文學獎金典獎贈獎 照亮文學星空
經史子集 2024/11/16 下午 06: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