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于棟"暢墨舞金"體悟宇宙萬象 吐出自由揮灑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0/5 下午 09:08:49 / 文化藝術
周于棟的《暢墨舞金》新墨書展從9月6日至11月30日,在台北晶華酒店麗晶精品展出。
 |
周于棟現場吟唱詩詞,表達藝術的隨機之趣。(范詩敏攝影) |
盧森堡駐台代表閔子雍表示,周于棟的書法、繪畫有自然的流動感,甚至連用印都如同行雲流水,書畫印融為一體。不同於波洛克的自動書寫,周于棟有更多的詩意、文學意涵,這是東方畫特有的精神性。
周于棟表示,他的創作歷程重視「體悟」二字,畫面中充滿的流動性,是藝術家對於宇宙生命、人與人、人與環境的感知,是無所謂而為,因為世事無常,一切盡在機緣,創作者須由內在開發,外思造化之後,方能中得心圓。他認為,觀眾只須用心欣賞即可,創作者最辛苦,藝術無法透過言傳,雖藉由假象,卻要盡力傳達事實,才能和觀者達成心靈共鳴。難在創作者必須挖掘自我內在,試圖將這種無形的精神性傳達給觀者。
閔子雍指出,兩年前認識周于棟,對於其能在中國元素之中表達女人的嫵媚動人與多情奔放,印象深刻。周于棟畫中的女人,風情萬種,卻不流於低俗,有種若有似無、若隱若現的女性美,而這些對女人的詮釋,實來自觀者從畫中的體會而來。
在會場,周于棟預備了幾支手電筒,讓觀眾得以藉由燈光的直射,一窺蘊藏在墨色之中的肌理和色彩,進而與作品達到更多互動和共鳴。
 |
會場預備手電筒,在燈光直射之下,可看出更豐富的色彩韻味。(范詩敏攝影) |
周于棟曾花了幾年的時間比較東西方的繪畫思想,他認為西方帶來最大的影響是對人體的描繪。西方從15、16世紀義大利的梅蒂奇家族力揚人文主義,裸體被視為自然產物;而中國自五代十國開始裹小腳,視女人為生產工具,壓抑女性對於性快感需求的權利。
同時也是道家的信奉者的他指出,道家重視「陰陽」,陰前陽後,是尊崇母系社會的,沒有陰道就無法孕育生命,何來生生不息之有?雖然明朝唐寅畫了些許春宮圖,卻也只是點到為止,不若西方那樣強調人體的質感和量感。西方的繪畫觀念本較無時間性,因此人體多為靜態表現;但從顧愷之的《仕女圖》中對裙帶飄逸的描繪中,可知東方繪畫觀擅於以若有似無來引導精神世界。所以他融合了東西方的特性,西方的質感、量感,以及東方的寫意,塑造出流動般的詩意表現。
周于棟長期關注道家思想,尤受《道德經》影響至深,他說,無論順勢逆境皆應順其自然,任之成為人生必經的腐植土,所有一切的痛苦和煩惱,將成為豐富生命的正能量。他曾歷經7年的創作黑暗期,其後開始修習靜坐、太極拳,從生活之中一一引證,才走出豁達之路,也開啟全新的創作路子,創作風格融合東西優勢、獨樹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