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9成黃豆仰賴進口 林淑芬:國內檢驗卻有漏洞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0/28 下午 12:51:23 / 電子政府
黑心食品雪球越滾越大,造成人心惶惶。黃豆在國人飲食中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除了油品外,也包含調味料、豆漿、豆干等。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日指出,台灣黃豆9成依賴進口,且多是基因改良黃豆,而針對進口黃豆的檢測卻從沒驗過除草劑嘉磷賽,恐影響民眾健康。
 |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左)針對進口黃豆的檢測從沒驗過除草劑嘉磷賽提出質疑。(范詩敏攝影) |
林淑芬進一步說明,現行的「多重殘留分析方法」能分析251種農藥,唯獨缺嘉磷賽。她表示,儘管台灣訂定黃豆的嘉磷賽殘留標準為10ppm,不過現有的嘉磷賽檢驗方法並未針對進口黃豆實施,進口的基改黃豆殘留量更高,恐危害黃豆食用人口的健康。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表示,德國研究者曾在水中滴入數滴嘉磷賽,一年後小白鼠長出許多腫瘤,各種慢性病也隨之而來,嘉磷賽會抑減人體腸道內的好菌、抑制肝臟中含解毒功能酵素的活性,故此嘉磷賽對身體有害。他曾調閱政府的檢驗結果,卻沒有找到檢驗過嘉磷賽的證據,表示台灣的確存在進口黃豆檢驗漏洞。
 |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郭華仁(右)表示,嘉磷賽對身體有害,因此政府應儘速做廣泛抽查檢驗。(范詩敏攝影) |
郭華仁說,德國一個研究單位上周公布的研究報告指出,阿根廷生產的16種基改黃豆,只有1個嘉磷賽含量低於10ppm,台灣從中南美洲進口基改黃豆比例達進口總量4成,因此政府應儘速做廣泛抽查檢驗,如果確定進口基改黃豆超標,應該停止進口。
林淑芬呼籲,美國對於嘉磷賽殘留標準是20ppm、阿根廷是90ppm,開放進口這些國家的黃豆,也要盡快訂定出檢驗嘉磷賽的方法,保障國人食用黃豆製品的安全。
對此,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吳秀英回應,嘉磷賽是一種水溶性的農藥,容易清洗去除。據94年的監測顯示,檢測值在0.23-0.94ppm之間,符合殘留標準10ppm。為了民眾食的安全,她表示即日起,嘉磷賽將列入進口黃豆邊境查驗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