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實或是虛幻? 有歡喜也有悲傷! 林懷民帶觀眾"聽河"
新網記者齊 瓔台北特稿
2010/3/19 下午 11:14:06 / 文化藝術
雲門推出2010年新作,是林懷民多年《聽河》的頓悟,他要帶領觀眾一起傾聽河流的聲音。
|
雲門舞集"聽河"綵排群舞畫面。(蘇可仁攝影) |
洪水滾滾自天上來,平靜河水不復見,天空一抹金渲染河的髮絲,氣勢磅礡向下俯衝,成千上萬粒水滴撥濤洶湧,竄入舞者之間,屏氣凝神,震撼全身。盛大場面,帶領雲門舞集《聽河》衝至最高潮,亦為整支舞蹈留下無限想像空間。
雲門舞集這次推出創新之作《聽河》,突破以往限制,將河水影音融入舞蹈,每種主題都有不同的影像來呼應,而舞者也不同於以往有太極引導、拳術等傳統符碼,舞者紛紛穿上時裝跳舞,線條簡單俐落,帶給觀眾新的視覺享受。
「引水」工作由攝影師張皓然負責,過程充滿挑戰與艱辛,每一次的拍攝都得「看著老天心情」過日子,追著日落日出,從中橫谷關大甲溪的源頭,至宜蘭、鹿港中元節放水燈祭典,每一個鏡頭都小心謹慎,為了將水的表情漓淋盡致呈現出來。
|
雲門舞集"聽河"綵排獨舞畫面。(齊瓔攝影) |
十種不同主題,舞出河的心情,舞者肢體間的變化,訴說了河的聲音,手與腳的延展勾勒出河水的神情,時而奔騰於河水面一躍而上,優美並夾雜著深切的情感,是熱情是澎派,水面波光,倒影人內心情感與意志;時而幽靜無聲無息,身體舞出一圈又一圈的圓,靜謐水波緩緩流向遠方。
八十分鐘的《聽河》,是住在淡水河畔,聽河、觀河二十載的林懷民,獻給母親之河的舞作。整支舞取材主要來自喬治亞當代作曲家基亞康.奇里(Giya Kancheli)的作品,樂曲中充斥著喬治亞音樂憂鬱卻溫暖的特質,而作曲家透過音樂談歲月、論生死恰巧與林懷民的思維相像。
從餘波盪漾柔和的水,舞至「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惡水,林懷民以影像與舞蹈鋪陳出高潮不斷、美麗惆悵的人生風景,最後畫面靜止在安詳的水面,舞台上時間的流轉,轉動了不同思緒,是真實?是虛幻?林懷民說:「希望一千位觀眾能帶著一千個版本走出劇場,歡喜、悲傷自己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