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對傳統藝術漠視 戲曲學院憂傳統戲曲恐消失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1/27 下午 06:47:07 / 文化藝術
在少子化以及12年國教推動的環境之下,專門培育傳統戲曲人才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將面臨招生學生來源萎縮的問題,今日召開「2013藝術教育發展座談會」,邀集各界專家共同商討解決之道。
|
在少子化以及12年國教推動的環境之下,專門培育傳統戲曲人才的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將面臨招生生源萎縮的問題。(范詩敏攝影) |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張瑞濱表示,未來12年國教推動免學費政策後,將壓縮到戲曲學院以公費栽培潛質學生,在生源減少以及學生整體素質下降的前提之下,傳統戲曲的人才培育可能面臨關鍵性的衝擊。
傳統戲曲的教學方式不同於一般大班制教育,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副校長蔡欣欣指出,傳統戲曲著重口傳心授,才能達到教學成效,因此辦學成本也相對較高;再者,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未必能教授專業課程,必須外聘專業技術教師,或商請劇團資深演員擔任兼任教師,而教育部又規定生師比及師資結構的限制,在這些法令無法鬆綁突破的環境之下,造成學生專業素質養成不易、未來協助就業機制貧乏、專業師資人數不足等諸多問題。
|
政務委員黃光男認為,少子化趨勢對於招生影響應不大,他建議戲曲學院仍可積極轉型,甚至考慮跨領域合作。(范詩敏攝影) |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所長林鶴宜表示,教育部以專案的模式補助戲曲學院7千餘萬元,她提出是否能規劃在體制內,對校方長久發展較有保障。在課程規劃上,當代傳奇劇場製作人林秀偉也說,傳統戲曲在台灣幾乎面臨生死存亡,如以舞蹈系相較,舞蹈系的專業課程可達每周14堂,而戲曲學院僅每周4堂,望教育部能重新省視相關法規,否則傳統戲曲的傳承將面臨考驗,甚至消失。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饒安邦表示,戲曲學院所面臨的是人事編制和會計經費編列的問題,由於現在重視技職再造,因此技職司的經費有成長,關於戲曲學院的問題,教育部會重視。此外,教育部也希望能多培育欣賞傳統藝術的觀眾,方是長久之道。他說,除教育部外,也可多爭取其他政府資源,比如文化部及外交部等等。
|
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饒安邦表示,技職司的經費有成長,關於戲曲學院的問題,教育部會重視。(范詩敏攝影) |
政務委員黃光男認為,少子化趨勢對於招生影響應不大,他建議戲曲學院應回歸學校本位及教學目的。第一,可多加利用社會資源,比如到各類晚會場合演出、企業認養,才能吸引生源,活化畢業生就業與未來出路,他也很認同戲曲的教化性。第二,可結合大眾文化與流行性,和其他藝術門類進行跨領域合作,創造話題和賣點;第三,他強調戲劇應是文化整體的表現,雖政府制訂的法規是死的,但仍可靈活發揮創意。文化創意產業並不是販賣商品的生意,而是推銷感動、故事與人文素養,因此可注重和生活的連結性。
黃光男也建議,傳統戲曲可和視覺藝術結合,比方國內的室內設計及陳設一年可創造數億營業額,是否能將木工和金工加入課程,擴充專業技能和本領。
蔡欣欣說,學校亦向外交部及文化部申請資源,但補助有限,戲曲學院也積極向民間尋求資源,但得到的回應是,大多數的晚會寧可請流行相關的表演者演出,也不願欣賞傳統藝術,這是整個社會對傳統藝術的漠視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