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館古蹟建築南門園區正式修復再利用今開館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3/11/29 下午 06:25:43 / 民俗古蹟
國立台灣博物館歷時5年、耗資3億整修的國定古蹟專賣局「南門工場」,今天由文化部長龍應台主持揭幕,正式修復再利用開館營運。
|
文化部長龍應台對修復再利用的「南門工場」,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的情感傳承。右為台博館館長陳濟民。(歸鴻亭攝影) |
龍應台表示,這是台博館第3個古蹟建築和博物館結合的案例,定位為台灣地方產業與樟腦產業史展示。南門園區創建於1899年,在清朝是全台灣很重要的樟腦製造地,前身是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南門工場」,是當時製造及試驗樟腦、鴉片兩大專賣品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樟腦及鴉片加工廠。1901年改稱南門工場,1931年再改名為台北南門工場,戰後由政府接收,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台灣專賣(公賣)業務縮減為菸、酒、樟腦三項,1952年改稱台灣省樟腦煉製廠,1956年再改名為台灣省樟腦廠。
|
龍應台試玩台博館南門園區結合台灣地方產業特色的互動裝置。(歸鴻亭攝影) |
霧峰林家當時就是靠採收樟腦為主,但在1895年後,日本人用工業化開採樟腦,使得霧峰林家開採事業沒落,1967年樟腦開放民營,南門工場停工廢場,基地陸續移為財政部與中央銀行使用,今天看到的建築物僅有現稱為小白宮的物品倉庫、稱為紅樓的樟腦倉庫和四百石貯水槽,面積不及日據時期的1/8,但小白宮、紅樓,仍可感受到一代又一代的情感傳承。
龍應台表示,南門園區是精緻的博物館,未來小白宮可做為推廣教育、會議等多功能場域使用,而紅樓則是作為展示空間,開館展推出包括「百煉芬芳」樟腦產業與南門工場歷史常設展、「毛毛的洞洞國之旅─新農有機樂活玩」親子特展。
|
台博館第3個古蹟建築和博物館結合的案例國定古蹟專賣局「南門工場」,今天開館營運。(歸鴻亭攝影) |
紅樓興建設計於1914年,是一棟兩層樓之紅磚和鋼筋混凝土混造建築,前方有單斜鐵骨造屋架之荷造場,其建築紅磚外牆上飾水平白飾帶之設計風格,據信應是受到日本建築師辰野金吾之影響,屬「辰野式」建築;小白宮則為台灣少見的明治時代石造建築,因外觀顏色灰白,遂被稱為「白樓仔」或「小白宮」,其牆面由室外至室內分別為38cm厚之唭哩岸石與11.5cm厚的紅磚,其中唭哩岸石來自當年被拆除的舊台北城牆。
台博館南門園區結合台灣地方產業的特色和互動裝置,希望未來能成為學校戶外教學或是家長帶小朋友周末出遊的場所。園區內亦有多處南門工場遺構、古蹟修復現地展示,民眾可以直接比對現場狀況與展示牌的說明,理解並想像南門園區過去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