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鄧南光"攝影回顧展 莊靈有感攝影典藏急迫性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1/29 下午 08:39:59 / 文化藝術
鄧南光被視為台灣攝影界的先驅,他的攝影具有溫厚的文人溫度,能以細緻的觀察來拍攝女人,展現女人的萬種風情。今日在台北紅館展出「再見鄧南光」攝影經典回顧展暨新書發表,展期從即日起到明年1月12日。
|
攝影家莊靈有感應即刻規劃典藏先輩攝影家的作品及相關史料,才能完整保存第一手資料。(范詩敏攝影) |
攝影家莊靈表示,長久以來台灣攝影作品常在國際舞台缺席,除個體力量薄弱外,文化政策對弱勢族群的攝影並不重視。許多影響台灣甚鉅的重要攝影家,隨著歲月逐漸凋零,希望政府相關部會能編列預算,針對先輩作品進行數位典藏,並規劃針對尚存在世的攝影先輩,作口述歷史的相關規劃,即時留下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鄧南光之子鄧世光也說,提到鄧南光,很多年輕一代都已經不認識了,希望能藉由這一次的展覽,重現80年前的黑白老照片,尤其在彩色照片的氾濫之下,更別具一股風味,也讓更多民眾能重新認識鄧南光。
這次的策展人簡永彬表示,自他開始著手整理鄧南光的攝影及相關資料後,也深深體會到許多攝影先輩的作品需要善加整理。比方這次展覽把鄧南光的創作歷程分為3個主題:《東瀛寫真1929-1935》、《時代見證1935-1960s》、《凝視浪漫1930s-1971暨極小相機1958-1971》,可一覽台灣紀實人文攝影的價值,攝影不只是藝術,更是凝聚這塊土地共有的感情。
《東瀛寫真1929-1935》以鄧南光東京留學時期的作品為主,受當時日本新舊攝影思潮轉換期中「新興寫真」的影響,而開展他個人的攝影藝術之旅。鄧南光選用萊卡小型相機,這種機動便利的小型相機,改變了傳統大型相機觀看的慣性位置,它能貼附眼睛如自己的視眼,眼睛隨心的知覺所看到所謂「心的視野」,也刺激了現地報導、街頭獵影(street snap)的觀看模式。
|
「再見鄧南光」攝影回顧展今日在台北紅館展出。(范詩敏攝影) |
《時代見證1935-1960s》收錄鄧南光回到台灣後的作品,記錄光復前後遊走家鄉拍攝一系列「北埔鄉事」及鄰近新竹地方農事、廟會節慶等客家地域文化的生活釆集。
《凝視浪漫1930s-1971暨極小相機1958-1971》表現鄧南光鏡頭下女性婉約柔美的風姿,在民風尚屬保守的氛圍中,鄧南光脫俗又風流倜儻的影像述求,滿足他個人視覺慾望之外,也填補那被殖民、被壓抑,困惑的時代中,找出渲洩的出口。另在文集上也收錄封藏了近50多年, 鄧南光在編輯影會期刊上數十篇攝影評論、攝影技術等文章,豐厚了可讀性。
1971年過世的前輩攝影家鄧南光,與張才、李鳴鵰,被攝影界譽稱為台灣「攝影三劍客」、「快門三劍客」。此次「再見鄧南光」攝影回顧展除展出及新書發表外,也將舉辦於12月21日下午2點到4點舉辦座談會及攝影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