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憂心服貿不僅衝擊市場 更影響國家安全
新網記者范詩敏台北特稿
2013/12/20 下午 10:49:55 / 國際現勢
服貿協議公聽會辦了數場,執政黨已草草了事,在野黨公聽會也將在明年3月底前辦完第16場,究竟人民對服貿協議了解多少,至今還是被蒙蔽在鼓裡。今日在台大校園舉辦的服貿校園論壇,學者紛紛提出服貿對國家安全影響的憂心。
 |
今日在台大校園舉辦的服貿校園論壇,學者紛紛提出服貿對國家安全影響的憂心。(范詩敏攝影) |
針對開放第二類電信,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教授林盈達表示,恐牽涉到通訊監聽,甚至影響到國家安全問題,他指出,未來中資可藉由服貿協議取得機房外包業務,服務認定為「特殊非一般用戶」的網路服務業者(即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中資將不會和國內業者直接競爭,而是成為外包機房的經營夥伴,如此中國政府更易名正言順監聽台灣政府、民代,甚至還能透過「任務交代」,直接在政策上要脅指揮。
林盈達透露,某國內大型ISP高層跟他說,公司內部對於開放二類電信做過評估,秘密會議的結論是不應開放;但該公司因怕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找麻煩而不敢公布。
 |
國立交通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教授林盈達表示,第二類電信開放,恐牽涉到通訊監聽,甚至影響到國家安全問題。(范詩敏攝影) |
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鄭秀玲比較近年中國簽定的所有服貿協議開放項目、條件及程度後建議,我國政府實可借鏡港澳經驗,採逐期開放,無需急於一次大舉開放,對此,經濟部國貿局長張俊福指CEPA當中是中國大陸逐步向港澳開放,而非倒過來。
另外,相較於中國與瑞士、紐西蘭、新加坡、秘魯、巴基斯坦、哥斯大黎加、香港、澳門所簽協議,中國對台灣的開放項目及程度只比東協、智利好,還不如巴基斯坦、祕魯和新加坡等國。
整體來看,中國在服貿協議中對我國的開放,竟是10名當中的第8名。張俊福回應,中國開放台灣80項,但開給巴基斯坦17項、新加坡14項,服貿協議絕對沒有不如巴基斯坦與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