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興之時用音樂奏出以色列的百年孤寂與千年流離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0/4/16 下午 07:48:46 / 文化藝術
對以色列這個國家來說,他們在歷史上背負著的宗教原罪使他們的民族顛沛流離數千年,經歷了世人無法想像的流放與贖回。
 |
大提琴家顧美瑜演奏希伯來古調譜寫的"晚禱"。(歸鴻亭攝影) |
2009年冬天,樂興之時藝術總監江靖波接受以色列「音樂天使」藝術節(Music Angels Festival)的邀請,前往以色列指揮以色列交響樂團(The Israel Symphony Orchestra Rishon LeZion, ISO),有機會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與音樂,並邀請該基金會創辦人兼指揮塔爾曼(Amos Talmon)前來,18日下午4點在新舞臺舉辦「百年孤寂 千年流離」音樂會。
江靖波表示,猶太人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民族,在過去3000年的歷史中,猶太人以希伯來文為母語,視以色列地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並稱之為「聖地」或「應許之地」,他們全民族近2000年的流離失所,建造出今日強悍的民族性和卓越的能力,在現今的世界舞台上,政治、文化、科技、金融等領域的佼佼者中,猶太民族從未缺席。
他說,這場音樂會即是以「猶太─以色列─希伯來」的主題來發想,以一個基督徒的立場,邀約以色列指揮家塔爾曼藉由音樂的意境,傳達這個民族堅毅的背後有著千古悲涼的歷史。
 |
樂興之時藝術總監江靖波(左二)、大提琴家顧美瑜(中)與以色列"音樂天使"藝術節基金會創辦人兼指揮塔爾曼(右一)合影。(歸鴻亭攝影) |
偕同妻子一起來台的塔爾曼指出,他在以色列出生、成長,第一次到台灣來,將用深摯的以色列民族情懷詮釋布魯赫(Max Bruch)以希伯來古調譜寫的《晚禱》(Kol Nidrei),以及當代猶太人作曲家馬克‧拉夫瑞(Marc Lavri)的《山谷》(Emek),而塔爾曼也特別用柴可夫斯基孤寂流離的遺作第六號交響曲《悲愴》(Pathetique),來象徵性敘說以色列辛亥悲慟的過去。
塔爾曼特別欣賞這場音樂會的大提琴首席顧美瑜,認為她詮釋《晚禱》時,拉出來的情感就像一個以色列人,惹得記者會現場一片笑聲,當這位14歲時由教育部甄試核准以資優兒童負笈德國。在德國留學9年期間曾多次參加奧、美、德等國家的音樂營,並先後取得國立福克旺音樂院藝術家文憑及國立舒曼音樂院最高演奏家文憑的「假以色列人」顧美瑜開始演奏後,低沉滄涼的樂音頓時表現出孤寂流離的那個遠方的異域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