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的老上海記憶 "撫台街洋樓"歡喜慶百年
新網記者李靜雯台北特稿
2010/4/17 下午 05:58:07 / 民俗古蹟
早在清朝建於延平南路的「撫台街洋樓」今年一百歲了。台北市文化局和撫台街洋樓認養團隊因此共同策劃「台北的老上海記憶特展」,為這座台北城中最古老的建築慶生。
 |
台北市長郝龍斌(左)與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右)聆聽導覽人員講述憶 "撫台街洋樓"歷史時,背後螢幕放映的是老上海懷舊影片。(歸鴻亭攝影) |
今日特展開幕,洋樓門前有11位女大學生穿著復古旗袍走秀,輕盈優雅的腳步伴隨著上一世紀三至五零年代老上海懷舊歌曲的播放,讓現場彌漫日據時代台灣老上海的生活風情。
台北市長郝龍斌指出,這項特展讓市民有機會認識有著老上海風情的台北城,感受這塊土地包容並蓄來自大江南北的多元文化,正是台北市特有的文化資產。
他說,整個城中區是台北市發展過程中,和中國大陸連結的重要歷史據點;很多上海人都說,要看廿世紀中葉的上海景況,到上海去都已經找不到那個時代的風華,而台北仍保留三十、四十年代老上海的景致,而早從清朝開始,透過通商,台北和上海無論在食衣住行、各種風尚或音樂,都有深厚交流。
郝龍斌說,「台北的老上海記憶特展」讓市民有機會認識有著老上海風情的台北城,感受這塊土地包容並蓄來自大江南北的多元文化,正是台北市特有的文化資產;連半個月前來台北訪問的上海市長韓正都有耳聞,可惜因行程緊湊,無法到保留上海味最濃的城中區延平南路一帶走走。
台北市文化局長謝小韞則表示,位於城中區走過一世紀的撫台街洋樓,見證台北城百年來不同階段的演變,早期在衡陽路一帶的綢緞店、上海點心店,形成許多台北人的共同記憶,希望透過撫台街洋樓增添古城優雅的氣息,更期待更多古城裡的在地人,能把撫台街洋樓當作城裡人共同的傳家寶,一代代傳頌這棟古樓的故事。
 |
台北市長郝龍斌特別駐足欣賞老上海時代留下來的78轉唱機播放著陳歌辛創作,1930年代上海灘歌星姚莉唱的"玫瑰玫瑰我愛你"。(歸鴻亭攝影) |
回顧古蹟的百年記憶,為什麼選擇重現台北的老上海?撫台街洋樓總監陳國慈認為,如同世界各大都會,台北城是由多元文化匯集而形成,歷經清代、日治、戰後、西方文化影響等各個時期,才塑造出今日兼容並蓄、多元文化的台北,其中很重要的元素之一,就是曾經帶動台灣食衣住行、流行時尚的老上海文化。
她說,台北人熟悉的明星咖啡館、隆記菜館、早期在衡陽路一帶的綢緞店、上海點心店,都留在台北人的記憶裡,也是我們回溫上海文化的商店區。
本次特展由歷史學家葉言都擔任策展人,藝評家陸蓉之擔任顧問。展期為4月17日至7月18日。展場裡將陳列各時期手工製作的精緻旗袍、城中市場裡最後一個上海式浴室—「大上海浴室」的半塊招牌、復古的上海老天祿糕點餅模、明星咖啡館老咖啡杯、留聲機,以及攝影家鄧南光、李鳴鵰等拍下的台北城內珍貴影像。您還可以舒適坐在播放室欣賞3部上海老電影《太太萬歲》、《長相思》、《小城之春》精彩剪輯版輪播。
此外,還有包括由葉言都主持的「老上海在老台北」講座,留聲機唱片達人林太崴的「七十八轉留聲機音樂會—上海車票、台北座位,老曲盤聆賞」、南村落總監韓良露領隊的「台北城導覽—台北‧上海WALK」,以及完整版「老房子電影院:上海老電影—太太萬歲」欣賞等,從多元面向探究老台北與老上海之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