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失格" 汪承恩林宗範畫風迴異之聯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特稿
2010/6/5 下午 09:33:52 / 文化藝術
「犬失格」,什麼玩意叫「犬失格」?恐怕大部份的小老百姓認為,不過是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噱頭罷!
 |
林宗範的狗狗比較有漫畫風格。(歸鴻亭攝影) |
汪承恩與林宗範,兩個年輕的藝術家;前者是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出來的,兩年前得過第一屆彰化市美術新人獎油畫類第一名,算是最輝煌的畫歷,後者讀的是高雄樹德科技大學室內設計系,較特別的是和過世的劉其偉一起開過聯展。
這兩位都搞油畫,也都開過四、五次個展,聯展當然就好幾倍啦,這次「犬失格」,又是一次聯展,雖然畫風不同,主題倒是相同,失格就是Disqualification,就是喪失「資格」,這個「資格」指的是參加正規的犬展的比賽,因為不是純種狗體、形超大或超小、缺齒或咬合不良、髖關節發育不良甚至嚴重的性格缺陷等等,都會被認為是「犬失格」。
哈哈,兩個大男生喜歡畫狗狗,什麼樣的狗都可能入畫,汪承恩去年搞過「狗道理─我在做什麼」展,前年則是「狗道理─惡德關係」展,那林宗德倒是看不出來有像汪承恩那樣是個專業養狗人士,這回湊在一起,就有了交集,犬非犬,這狗狗不過是藝術家自我的投射,是藝術家主人犈養在畫布上的狗。犬相千百種,兩位年輕畫家不約而同選擇以「狗」為題材發揮在畫布上,隨著藝術家的創作集結成不同犬相世界或人間景象,不一定非要畫出能參加正規比賽的名犬,他們畫心目中的愛犬,別人認為的「失格」可是他們的最愛哩!
 |
汪承恩的狗狗看起來比較"有個性"。(歸鴻亭攝影) |
出生於台南汪承恩,現實生活裡養狗的背景讓他對於狗的體態、線條、性格與特性都特別敏銳。汪承恩認為狗是人工的,狗的美感其實建構在人類的審美框架裡,狗的價值因為人類的框架而有極大的差異,每個狗種都有其特有的群體性,卻又有各自獨立的性格差異,就像人一樣。
因此汪承恩選擇用狗這個題材來表達他自己在社會框架裡的心境與群體中彼此情感關係的疏離與對立。畫面中雖說是犬,倒不如說是他自已在這社會裡的投影,每個畫面裡的狗都是他特意營造的風格與其性格樣貌。
林宗範則是台北人,由於父親熱愛美術並擅長水墨山水畫作,因而從小就成長在藝術環境淵源及深受父親啟蒙,加上學過廣告設計,以較長的時間和心力投身於美術設計和藝術創作領域,因此作品內涵有東方水墨章法基底。
不過自2006年以來,林宗範發表之畫作的媒介素材方面,摒棄傳統水墨用紙,而改以畫布及多元性材質為主,在色彩運用上,使用西畫飽和的色彩濃度,讓作品風格賦予當代的鮮明個性;2008年風格又截然不同,作品流露出圖案化的手法,呈現個人於旅遊中清晰明朗之現境的外相,且將瑰麗而柔和的色彩交織成他個人緊湊而積極追尋幸福的某一段旅程,畫風有亮麗甜美的興味。
這次兩位藝術家以截然不同的角度來詮釋自身的創作過程與理念,今日起至7月4日於元華藝術空間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