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研究團隊揭開登革熱發生流行條件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09/11/11 下午 03:24:00 / 醫療保健
台灣大學的公衛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委員會計畫支持下,進行登革出血熱流行與防治研究果發現,找出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趨於嚴重的流行條件,研究論文不久前刊登在《國際傳染病期刊》。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教授金傳春表示,近20年來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在全球流行越演越烈,嚴重的登革出血熱病例數急速上升,在台灣因為登革熱偵測系統比較好,同時偵測登革熱輕症和重症,所以台灣沒有變成東南亞國家的地方性流行。
金傳春表示,登革病毒共有4種血清型,經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傳染給人後,引發不同的臨床症狀,包括最輕微的不發病的不顯性感染、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病徵為主的病毒症候群、登革熱到最嚴重的登革出血熱。其中又以登革出血熱的殺傷力最大,每次大規模流行均造成多人死亡。
他指出,研究團隊率先找出登革出血熱趨於嚴重的流行條件,一是當家庭或公司群聚感染出現,越晚遭到感染的人,經基因序列分析發現,登革病毒外套膜基因出現變異,導致越晚感染者病毒量越高,體內所含的病毒量遠高於較早遭到感染的人,出現登革出血熱的機率也越高。
另一個流行條件取決於流行時間及流行傳播密度,人口密度較低地區流行時間越久、流行傳播密度越高兩個條件同時存在,才會爆發大流行;人口密度較高地區,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就會爆發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