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票無紙化缺失多 消基會呼籲檢討配套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2/20 下午 12:29:03 / 消費資訊
電子發票上路後,市面上仍存在傳統紙本發票、電子發票證明聯、紙本電子發票、三聯式發票四大種類,已造成民眾整理上的不方便。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指出,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統一發票使用量平均約80餘億張,每張涵蓋紙張、印刷、管理、人力等成本約新台幣15元;推動統一發票電子化(無紙化)後,預估自2010年到2013年可省新台幣74億元的發票處理費。
消基會指出,全國發票電子化每年最高可省下1,200億元,一年就可少砍8萬棵大樹,降低3,200噸碳排放量,相當於60公頃面積,約是2座大安森林公園。
但是消基會分析發現,財政部未考量全國民眾還有49%無智慧型手機、15.19%沒有使用網路,即使拿到「電子發票證明聯」,也根本「看得到,查不到」,因為無法透過智慧型手機的APP掃瞄QR Code,或至整合服務平台查詢;同時,消費者無法立即對帳,若有消費糾紛,現在的紙本已無列印明細,恐怕損及消費權益。
消基會認為,雖然可使用儲存電子發票的載具相當多元,但像是悠遊卡、iCash、信用卡、自然人憑證或會員卡等,都是民眾自費取得,也就是說將載具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同時民眾為了報帳、對帳或退換貨時,還須再列印紙本,不僅多一道手續,也無法達到節能減碳的目的,降低成本根本是個假象。
消基會建議,發票電子化既是國家政策,政府就應妥善規畫與宣導,相關配套措施不要只做半套。財政部應提供方便、低成本且使用便利,類似身分證、健保卡無使用期效限制的「發票共同載具」,以增加民眾使用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