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首登南極大陸 發現2無脊椎動物新物種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0/2/9 下午 05:06:00 / 生態環保
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正修科技大學、國立東華大學與大陸南極考察隊攜手合作,首次參與的南極科學研究團隊,發現兩個海洋無脊椎動物的南極新紀錄種毛絨紅海星及海舌頭。
|
南極新紀錄種毛絨紅海星。(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
這三個台灣科研單位組成的南極探勘團,來回四萬公里,首次赴南極採集環境土壤、地衣、鳥糞、浮游動植物約九十個樣品,是國內研究單位首次派員參與南極科學相關研究計畫。
海生館及東華大學合聘的研究員林家興博士及許廷煒兩人,去年十一月搭機前往南美智利後,轉搭智利空軍軍機抵南極長城研究站,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科學研究,內容是「南極海岸環境持久有機汙染物特徵」及「極地海洋生物所含生理活性物質」兩個研究計畫,在南極海域共採集了十幾種底棲性生物,只採到三種魚類,顯示生物多樣性不高;底棲性生物以小型甲殼類生物最多。
|
南極新紀錄種海舌頭。(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提供) |
林家興表示,這次採集10多種南極魚類與生物,其中小型甲殼類是南極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屬於最底層食物鏈,因食用藻類而含有大量脂肪,讓牠們在寒冷的海域生活,也提供上層食物鏈魚、企鵝等豐富的食物。
他在在企鵝島(Ardley island)的阿德雷灣50公尺深水域捕獲捕獲南極新紀錄種毛絨紅海星。南極新紀錄種海舌頭則是海生館研究人員郭富雯發現,初步判斷在南極從未有類似發現的紀錄。
這兩種在南極發現的新紀錄種毛絨紅海星、海舌頭標本目前仍在海關檢查,放行後將送海生館,這兩種生物主要出沒在南緯六十度偏冷海域,在南極發現是頭一遭,是否因暖化造成,還要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