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絃樂團紀念理查史特勞斯誕辰音樂會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5/7 下午 05:52:02 / 文化藝術
今年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 Strauss)誕辰150週年。台灣絃樂團5月13日將於國家音樂廳以《世界的變容─理查‧史特勞斯的天鵝之歌》音樂會,向這位偉大的作曲家致敬。
|
台灣絃樂團將演出紀念理查史特勞斯誕辰音樂會。(台灣絃樂團提供) |
理查‧史特勞斯以音樂紀錄了歐洲最輝煌、美好的時代與一、二次世界大戰扭轉世界的變局。其人生就像是以旁觀者般看著歐洲的動盪;晚年時,也以回顧的方式,繼續以調性音樂回憶著十九世紀晚期至二十世紀初的美好。當他在1949年去世時,音樂史學家認為這是浪漫時期宣告結束的時刻。
台灣絃樂團將以無指揮的方式,演出理查‧史特勞斯去世前最大型、最重要的室內樂作品《變容》,以及取自最後一部歌劇《隨想曲》的前奏曲。此外,還將演出柴可夫斯基《佛羅倫斯的回憶》,與較少被演出的莫札特嬉遊曲,作品137等絃樂團經典。
《變容》這首單樂章的音詩,長達20多分鐘沒有停歇的片段,宛如流水般不斷地流瀉而出,更困難的是23把絃樂器都是以獨奏登場;每一位音樂家都是獨立的聲部,以23種不同的旋律交錯,織成非常綿密的音樂網絡,卻又必須統合在一起。對有指揮的樂團來說都非常困難的,更何況是無指揮的室內樂團。
史特勞斯的作品〈前奏曲〉是取自其最後一部歌劇《隨想曲》的序曲,這部歌劇呈現其歷經德國浪漫歌劇傳統與華格納樂劇之後,對歌劇發展三百多年歷史的探討與省思,背景設定在十八世紀受義大利喜歌劇衝擊的巴黎。當年除了葛路克歌劇改革事件之外,熱鬧逗趣的義大利喜歌劇團來到巴黎演出,受到巴黎人的喜愛,直接衝擊法國傳統的抒情悲劇。當時王后支持喜歌劇與國王支持傳統抒情悲劇,從歌劇論戰演變而為政治鬥爭,連有意到巴黎發展的莫札特,最後都退避三舍。
史特勞斯以後設理論的方式,將自己以局外人的觀者來評論歌劇美學,又時時藉著劇中人說出他的音樂理念。此劇是探討歌劇美學最佳的研究對象,歌劇序曲以罕見的絃樂六重奏方式呈現,聲響充滿著十九世紀末華麗、黃金般閃爍的和聲與旋律,整部歌劇也是從這首甜美、哀婉,淡中著色的微型方式發展而來,歌劇的氛圍也在序曲中已經定調。
台灣絃樂團成立於1990年,是台灣小提琴家鄭斯鈞在比利時布魯塞爾音樂院留學期間,聆聽由羅馬音樂院學生組成的義大利獨奏家合奏團,有感而發,號召台灣留學歐美的青年絃樂演奏家,所成立的無指揮室內樂團,成員包括林暉鈞、紀珍安、江靖波、吳孟平、林天吉與楊智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