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啟動王爺信仰文化資產守護計畫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5/14 下午 06:55:01 / 民俗古蹟
臺灣俗諺有云:「南王爺,中媽祖」、「農曆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三月媽祖遶境進香熱潮剛過,全臺上千供奉千歲(王爺)為主神的廟宇蓄勢待發,準備掀起另一波熱鬧的進香活動。
|
「糊紙工藝」保存者王明賢示範示範神像裙擺製作糊紙技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提供)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表示,文化部目前指定的14項重要民俗文化資產中,王爺信仰就占了3項,王爺信仰活動雖然熱烈,但是相關的「王船木造技術與糊紙技術」與「民俗藝陣」,卻因臺灣社會結構與環境的劇烈變遷,缺乏新血輪的投入,傳承出現斷層危機。
文化部今日宣告啟動「台灣王爺信仰文化資產3年守護計畫」,規畫3年投入1,000萬元,協助保存瀕臨失傳的「王船木造技術與糊紙技術」與「民俗藝陣」文化資產,在「王船木造技術、糊紙技術傳習計畫」方面,將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列冊的保存者,包括製作高雄茄萣金鑾宮木造王船的蘇春發、糊紙技術的新竹縣劉興生、澎湖縣王旭昇、許松德、金門縣翁文標、翁文林等,優先列為輔導傳習的對象,在「王爺信仰艱困藝陣傳承計畫」方面,則輔導保存與王爺信仰有關的蜈蚣陣、白鶴陣、金獅陣等20項民俗藝陣。
文化部今日特別邀請民俗專家林茂賢解說臺灣民間王爺信仰特色,還請臺南市登錄的「糊紙工藝」保存者王明賢師傅,現場示範傳統王船「安龍目」及糊紙技術,也非常難得邀請「東港迎王平安祭典」七角頭(聚落)神轎前7支涼傘來到現場,由身穿代表七角頭7種顏色服裝的神轎班成員,手持涼傘踩大小門步法進場,展現王爺信仰特色與在地向心力。
王明賢特地展出他打造的長12尺、高3尺的糊紙王船模型,並現場示範神像裙擺製作,先以白紙慢慢塑型,再黏上布料、裝飾。他憑著一雙巧手打造出這些祭典藝術品,平均一年造船20多艘、神像逾60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