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科博館推"科學學習中心" 豐富國中師生學習機會
新網記者吳青蓉台北報導
2014/6/9 下午 03:34:52 / 終生學習
為配合12年國教上路,教育部規劃由北、中、南3所科學類博物館於今年成立「科學學習中心」(Science Learning Center),未來國中教師可透過博物館推出的多元教案獲得更多進修機會,透過教師的專業成長,在教學上有效豐富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能力,走向活潑多元。
|
教育部規劃的「科學學習中心」今日開跑。(教育部提供) |
學習中心啟動後,將舉辦170場次課程,培訓國中教師,初期先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的基礎科學、臺中市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自然生態以及和高雄市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科技發展,規劃出多元的教案內容,讓老師們能把博物館豐富且有去的學習資源帶回學生,讓他們做中玩,從中學。
教育部次長黃碧端表示,成立科學學習中心目的是希望師生能走出校園,利用博物館的豐富館藏,藉此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進而將知識轉換成有趣的學習經驗。
「科學學習中心」概念起源於英國。在21世紀初的2001年,英國政府發現中小學科學教師的教學成效十分低落,學生的科學素養江河日下,科學教師專業技能的再加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因此撥出了5千萬英鎊,在全國10個郡設立了「科學學習中心」,規劃了一系列的「永續專業成長」(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課程,目的在提升各級學校教師和校內技術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技巧,以更有效地啟發學生對科學及科技的興趣。參與過培訓的教師絕大多數都十分肯定科學學習中心所提供的專業課程,認為在教學所需的知識與技能上均能獲得提升,回到學校應用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助益。
以基礎科學來說,課程包括「蜥蜴與象鼻蟲的對決」、「形裡有數」、「燕子的秘密武器」等課程,其中「形裡有數」課程,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松果、鳳梨、向日葵等看似不相干的物件,引導學生找出其中的共通性,歸納出費伯納奇數列等多種奇妙的特性,幫助學生將「數學」這門抽象的課程實體化,進而帶動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此外,課程中融入實驗操作、影片欣賞、音樂體驗戶外教學、知識講授等方式,並以探究教學的理念,開發多樣化以實驗和操作為導向的學校科學輔助課程,藉由科學遊戲和學校科學課程與生活應用完美結合,讓老師在教學使用上沒有壓力,學生樂於學習。
教育部強調,各科學學習中心活動,預計辦理活動170場次,培訓國中教師660人次,引導學生參與4,900人次,期望激發國中科學教師的教學熱情,並讓國中生對於科學課程有所期待,讓他們不在害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