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臺灣音樂憶像" 演出柯芳隆錢南章蕭泰然作品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4/11/26 下午 05:38:37 / 文化藝術
臺灣音樂館長期關注臺灣音樂的發展脈動,自2013年起策劃「臺灣音樂憶像」系列活動,內容包括研究保存、典藏出版、講座展覽與展演等活動,呈現多年來蒐集與建置臺灣音樂群像的豐富成果。
「2014臺灣音樂憶像」音樂會將於11月30日下午在誠品生活松菸店B2表演廳舉行,將演出柯芳隆、錢南章與蕭泰然等3位臺灣重要作曲家之室內樂作品,並由活躍於國內知名的室內樂團伯牙鋼琴三重奏、亞太弦樂四重奏,以及朱宗慶打擊樂團共同擔綱演出。
蕭泰然、柯芳隆、錢南章等3位是二十世紀臺灣具有重要地位的作曲家。蕭泰然是傳承西方古典音樂浪漫精神的大師,其創作從西方作曲法中吸取技法與養分,另一方面更本著對於人和土地的關懷、對於民主與自由的重視,以臺灣民謠精神為主體基礎,融入西方各樂派之創作技巧,和諧中有衝突、平靜中湧掙扎,以音樂展現民族強悍的生命力。曾於2004年及2009年先後獲得「國家文藝獎」、「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肯定,並三度獲得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類作曲人獎之殊榮。此次演出之《原住民組曲》鋼琴五重奏為蕭泰然定居美國時的作品,全曲包括取材自臺灣原住民中阿美族歌謠的〈阿美之歌〉、描述原住民青年男女純真的感情甜蜜芬芳的〈戀歌〉、以絃樂優雅的音色編織成秋收美景的〈收割〉,及改編自蕭泰然早期作品《臺灣頌》,樂曲中特地加進平埔調與歌仔戲優美歌謠的〈終曲〉等4個樂章,整曲充滿野性魅力並巧妙刻畫福爾摩沙的美麗景象。
柯芳隆除了教學外,40年來致力於音樂創作,從不間斷,他的音樂作品融合了東方的傳統與西方的技巧,表現出其個人特色及本土的色彩,曾在德國、法國、香港、美國等地演出,2002年獲得吳三連音樂獎,作品多次於國家音樂廳演出。《鑼聲》創作並首演於2005年,作品以絃樂聲響的音色變化巧妙地營造出鑼聲餘韻的質感,同時帶出極富臺灣鄉土味道的唸歌旋律。《客謠四章》則創作於1994年,是由多首客家民謠所串成,為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與單簧管的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祭》創作及首演於1997年臺灣口蹄疫大流行之時,作曲家希望以此作品向上天祈求災禍遠離,作品以民間小調的旋律為基礎,具鮮明的鄉土旋律印象及虔誠的祭神氣氛。
錢南章作品多元,創作嚴謹執著卻不失純真,從民謠編曲、藝術歌曲、合唱曲、器樂獨奏曲、室內樂,到歌劇、交響曲等,尤其他的聲樂作品,頗受愛樂者、音樂家的喜愛和肯定, 2005年並獲得第九屆國家文藝獎。《小河淌水》完成於1977年,曲中引用雲南民歌旋律加以創作;《158》和《Ma Ma奏鳴曲》都是委託創作的打擊樂曲,《158》由一個中國大鼓以固定節奏的方式領導貫穿全曲,曲中使用了多達二十七種打擊樂器,音色變化五彩繽紛;《Ma Ma奏鳴曲》以人聲為主,曲中沒有用到任何一件樂器,演出時表演者適時加上手勢與肢體語言,也會加入拍手或踏腳等肢體聲響,不僅音色變化多采多姿,亦極具戲劇表演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