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展出100張椅子 乘載的100個故事
新網記者鄒孟芸台北報導
2015/9/18 下午 07:15:14 / 經史子集
裝置藝術是一種興起於1970年代的西方當代藝術類型,使用的媒材包含了自然材料到新媒體,在某個特定的環境中創造發自內心深處或概念性的經驗。裝置藝術家經常會直接使用展覽場的空間。他們使用現成的物件而非傳統上要求手工技巧的雕塑來創作。由於裝置藝術擁有1960年代觀念藝術的根源,在大多數的裝置藝術中,藝術家的強烈張力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
「臺北街角遇見設計」首度於車站大廳創造一個對話交流空間,展出100張名人、設計師坐椅。(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
這是「臺北街角遇見設計」首度於車站大廳創造一個對話交流空間,展出100張名人、設計師坐椅,包括臺北市市長柯文哲、文化局長倪重華、藝人五月天、黃子佼、廖科溢,亂彈阿翔、設計師聶永真、導演齊柏林、沈可尚、建築師孫啟榕、陸希傑、林淵源等都情義相挺出借坐椅。100張椅子有著100個故事,每張座椅都乘載著創作能量,更刻畫著使用者的內心特質,讓奔走忙碌的工作者、懷抱憧憬的旅人,在此短暫的停留、休憩,歡迎大家於週末前來臺北車站大廳,穿梭於100張椅子之間,開啟溝通與對談的機會。
其中,陳永基設計公司創意總監陳永基,展出3件作品,其中一張展品為「兒時的幸福」,他說一張極為平凡與便宜的塑膠小椅子,卻是兒時每日用餐與沐浴時的記憶。小時候最期待的時光,母親總是擔心他沒吃飽,一口一口的餵養;每日晚上母親總是坐在椅子上,溫柔地替他沐浴。回想現在,隨著年紀漸長,非常懷念與母親如此親近親暱的日子。其他座椅有的以臺灣摩托車文化為發想設計出騎士椅。還有的座具來自建築工地,木工師傅利用剩餘木料,就地製作,沒有設計師與設計圖,卻完全符合空間需求與人體尺度的貼心物件,這種即興發生且獨一無二的過程,很像人與人在車站不期而遇時的心情。
|
藝人五月天坐過的椅子,每張座椅都乘載著創作能量,更刻畫著使用者的內心特質。(臺北市文化局提供) |
臺北市文化局長倪重華表示,「臺北街角遇見設計」已邁入第4年,設計之都的「設」為社會的「社」,特別著重設計對社會關懷的影響力。選擇臺北車站的原因,除了這裡可提供旅客交流休憩外,更因為這裡是多元族群文化展現的場域,展現出兼容並蓄的包容力,臺灣社會也因為有移工加入,文化呈現更加多元的面貌。在首波的裝置藝術展後,今年特別關注臺北市傳統場域,將結合新舊特色,利用與新銳設計的碰撞改造,讓民眾看見設計走入社區為臺北景觀帶來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