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學研究發現 "粉紅螢光蛋白質"保護珊瑚卵
新網記者歸鴻亭基隆報導
2016/11/25 下午 07:50:14 / 生態環保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今日發表珊瑚生殖研究重大發現,在腎形真葉珊瑚發現一種保護珊瑚卵的粉紅螢光蛋白質,研究成果登上英國《自然》雜誌(Nature)的子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國際期刊。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說明腎形真葉珊瑚的研究成果。(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
台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率研究團隊發表珊瑚生殖研究重大發現,他說,研究團隊長期投入腎形真葉珊瑚的研究,也累積許多珊瑚有性生殖方面的知識,為了尋找雌性珊瑚有性生殖相關的基因,將非繁殖季節與繁殖季節兩組珊瑚體內的基因族群進行比較,找到粉紅螢光蛋白基因(red fluorescent protein)。
他表示,這種粉紅螢光蛋白在早期的卵母細胞到後期成熟的卵母細胞都有偵測到,顯示粉紅螢光蛋白質與卵子生成作用有關,另外在受精後珊瑚的胚胎也具有粉紅色的螢光表現。研究團隊進一步確認粉紅螢光蛋白的功能,發現其具有抗氧化的能力。因此推測這種粉紅螢光蛋白質會保護卵巢內卵母細胞的DNA、卵黃蛋白質及脂質避免被氧化,而在胚胎發育過程中粉紅螢光蛋白也扮演保護胚胎內DNA及脂質避免被氧化的角色。
|
腎形真葉珊瑚非繁殖季節與繁殖季節兩組珊瑚體內的基因族群進行比較,找到粉紅螢光蛋白基因。(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
張清風指出,全球暖化日趨嚴重,珊瑚數量逐年減少,在過去的30年裡,全世界石珊瑚約有1,200多種,約有3分之1種類的石珊瑚集體產卵及精子與卵子的有性生殖已被調查研究,目前為止也累積許多有性生殖方面的知識。但在珊瑚有性生殖過程中有哪些相關基因、蛋白質分子參與其中就鮮為人知,因此海大研究團隊利用分子生物的角度去探討珊瑚有性生殖的機制,這項研究成果對珊瑚的繁殖與復育具有學術及應用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