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韓國際合作 台灣自製海底地震儀進軍國際
新網記者麻念台台北報導
2016/12/27 下午 08:00:16 / 科技新知
海底地震儀(Ocean Bottom Seismometer, OBS)是架設在海底的地震觀測系統。為了因應海底環境及其使用特性,海底地震儀在設計上有許多的考量與挑戰,目前全世界僅極少數國家有能力製造。
|
台灣自製海底地震儀佈放時的姿態。(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提供) |
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結合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及中山大學海下科技研究所,自 2008年起合作研發海底地震儀,並於2009年起多次成功在台灣外海長期布放,順利取得海床振動資訊。2011年及2016年兩次與南韓研究團隊合作,獲得良好成績,因此南韓釜山國立大學有意價購台灣自製的海底地震儀,以及由海底地震儀改裝的陸上地震儀,顯示台灣自製的海底地震儀已受到國際肯定,並有機會進軍海外。
海洋中心表示,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極為激烈頻繁。相較於台灣,韓國地震次數較少,規模也較小,但韓國跟台灣一樣,地震測站都架設於陸地上。
台灣團隊當初自行設計研發海底地震儀時,考量國內研究船舶噸數較國外小,甲板空間不大,單趟能夠載運的大型儀器有限,因此將儀器體積作為設計指標之一,最後研發出體積160x68x95公分、重量小於200公斤的海底地震儀。以國外市售的商用海底地震儀體積來看,甲板占用面積有時達台灣自製產品兩倍以上,且重量皆超出300公斤,佈放和回收所需要的人力與船舶輔機都更多。在這方面,台灣自製的海底地震儀具有強大的優勢。
韓國雖有許多大型研究船,但是所從事的研究,大都與海底地震無關。支援地震研究的主要是韓國氣象局,其研究船並非為佈放深海儀器所設計,故甲板面積不大,也因此對台灣自製的海底地震儀非常肯定,因此雙方於2011年首次合作,在韓國海域佈放及回收4台海底地震儀,順利取得高精度的海底地震觀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