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磅礡"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開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7/11/9 下午 07:19:11 / 文化藝術
「大器磅礡:于右任碑派書法與民國風華」展,是何創時基金會繼「大風起兮:民國初年知識分子文化救國」展之後推出的「民國史二部曲」,共展出民國人物83人的115件書蹟。此展以人物分類做為策展方向,以于右任早期魏碑體書法的恢弘氣勢為主軸,帶出民國政壇人物、教育家、思想家、學者、書法家、文學家的器度風範與大時代精神。
|
自左至右為何創時基金會總監何恩禮、董事長何國慶、執行長謝佩霓與中正紀念堂研究員徐文濤。(何創時基金會提供) |
何創時基金會董事長何國慶表示,于右任的書法,多年來一直是台灣的文化景觀,也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共同記憶。于右任一生的志業橫跨革命、新聞、教育、監察、詩人等領域。而今我們對他的懷念,更多是在書法成就上。他早年學習魏碑,結識喜歡魏碑的孫中山後,漸漸體悟北碑之美。北碑開張樸拙,大氣恢弘的氣勢,頗能與民初強國強種的時代精神相呼應,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喜愛。
民初時局,即便處於內憂外患的困境,全國上下依然對國家的未來寄予厚望,努力思考如何以教育方式復興民族。知識分子不分本土與留洋,大家都以真材實學努力扮演自己的角色,積極捍衛國家民族的前途。
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曾說,「辦教育是救國家的根本條件」。民初普設大學,出現了無數著名的教育家。民初大學的教育理念所培養的人才,在1949年後分為兩股力量,對於海峽兩岸在經濟、科技、社會的發展,做出無數的貢獻。一批在大陸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學子,將民初的優良學風教育給台灣子弟,讓大家得到公平的受教機會,提升了知識水平,帶動了日後經濟的起飛。
眾所皆知,四九年是中國近代史的一大變局,就如學者楊儒賓教授所言,因為1949年的歷史劇變,「才會有故宮博物院、國家圖書館這種世界級的文物進駐台灣,也才會有代表中國頂級學術文化意義的中央研究院、國史館、歷史博物館等機構文物進入此一島嶼。」
民國,是歷史,也是我們生活的空間。在時空上,這些人物和事件離我們不遠,期盼觀者在近距離觀覽前賢書蹟手稿的當下,能起見賢思齊之心,再創恢弘大氣,為中華文化與人類文明再造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