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消費者食安 藥毒所與試驗改良單位注重安全生產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7/12/11 下午 06:09:10 / 消費資訊
在臺灣,食安問題是近年來眾所關切的議題,其中對於國內農產品上農藥違規殘留情形更是憂心,國內研究試驗單位主動出擊,率先進行生產技術的改革,引導農業朝安全生產的方向轉型升級。
|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進行生產技術的改革,引導農業朝安全生產的方向轉型升級。。(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提供) |
為協助安全生產技術的提升,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集合各試驗改良場所,於105年起陸續執行「新興特色作物及連續採收作物安全生產體系建構與應用推廣」計畫、「強化安全性植物保護資材加值應用之農業生產管理體系」計畫,以及「農糧產品及其加工品除污技術之開發與應用」等3項換新計畫,針對「高風險連續採收作物」與「新興作物」的安全生產技術、導入「高安全性植物保護資材」的減藥防治操作模式,以及加工品安全性提升與除汙技術等進行深入研究。
為分享研究成果,推廣安全生產技術,藥毒所特別舉辦「作物安全生產整合技術聯合成果發表會」,分別以專刊、簡報與海報等方式,呈現近2年的研究成果。在「高風險連續採收作物」與「新興作物」的安全生產技術部分,因各種作物的栽培特性與害物相差異相當大,在確認影響安全生產的關鍵因子後,才能提出安全生產的整合技術與體系,經2年研究,已就甜椒、豆菜類、草莓、仙草、當歸、小米等作物,建構安全生產體系,可供農友田間使用。
另外,在導入「高安全性植物保護資材」的減藥防治操作模式部分,經研究結果,已就葉用甘藷、甜瓜、梨、檬果等作物,建立微生物、天然物等植物保護資材之使用時機,以及與化學藥劑整合應用的管理模式,加值應用的層面。此外,在「加工品安全性提升與除汙技術」部份,經研究結果,已為仙草、草莓、花茶等加工品建立農藥殘留或重金屬限量標準,另針對易殘留農藥或用藥頻率高的農作物,開發農作物採收前或農糧加工產品中的農藥殘留去除技術,可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的安全品質。
藥毒所希望經由研究成果的分享,有利於農友將安全生產技術導入田間管理體系,提升農產品安全,形塑本土優良品牌,讓消費者能更安心享受國產優質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