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與國影中心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合作
彰顯台灣創作多元自主性 "時光台灣"紀錄短片首映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8/4/17 下午 08:19:56 / 演藝動態
公共電視與國家電影中心、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_攜手合作,邀請奪下國內外40多個大獎、逾60項肯定殊榮的14位導演沈可尚、林泰州、林婉玉、吳端盛、侯季然、姜秀瓊、陳芯宜、陳潔瑤、黃庭輔、傅榆、溫知儀、鄒隆娜、廖克發、鍾權,使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的檔案影像,全新創作《時光台灣》紀錄短片,5月4日至5月13日於該影展世界首映。
|
公共電視與國家電影中心、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攜手合作創作《時光台灣》紀錄短片。(公共電視提供) |
文化部次長丁曉菁表示,從《時光台灣》紀錄短片,看到跨世代、跨文化、跨地域的創作者,透過自己的觀點重新詮釋這些歷史資料畫面,也讓國影中心影片能夠以不同形式和當代對話;公共電視策展、導演們展現創意,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單元放映,再透過台灣公共電視讓全台灣、全世界的觀眾交流,這是個非常寶貴且令人期待的經驗。
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陳斌全指出,該中心致力於活化老影像的工作,《時光台灣》紀錄短片是該中心近十年來,非單一主題、規模最大的合製案,更是國影中心成立近40年來,首次於單一合製案中與這麼多位紀錄片導演合作。
公共電視總經理曹文傑介紹,今年正好是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及公共電視20週年,代表三方持續鼓勵獨立製片創作不間斷。感謝14位導演,不計預算,帶領大家穿越時空,為台灣留下自己的故事。
這一系列紀錄短片共13集,從不同角度切入扣合台灣切片、堆疊呈現出「時光台灣」。分別是與上一代對話的,除了溫知儀《與引商阿姨對話》,還有沈可尚以《時光中》、鄒隆娜以《虎父的妞妞未而立》,重新梳理他與父親的關係;陳潔瑤以《32公里 ~ 六十年》展現泰雅族耆老尋根的故事;馬來西亞籍導演廖克發則以《螢火》挖掘出馬國罕為人知的禁片史,以呼應他的《不即不離》在當地遭禁播;關注藝術與生命議題的,有姜秀瓊以《太陽雨》懷念已故同志同學;林婉玉以《默默行》透過劇場工作者阿忠用身體與世界的對話,來沈澱自己與世界的對話。
關注動物議題的,有侯季然仿效民間傳說《剪刀找貓》的尋貓紀錄,黃庭輔以《大象會跳舞》為動物發聲。還有拍很多政治題材的傅榆,以《不曾消失的台灣省》第一次挖掘自己身分認同的問題。陳芯宜以《恍惚與凝視的練習》來思考儀式、信仰、身體、人與神的關係,以及鍾權的《一中》,而林泰州與吳端盛執導的《最後的影像化石》,更以kuso方式,從外星人的視角來關注空污議題。
以導演背景的特殊性來分析,陳潔瑤為泰雅族原住民,鄒隆娜為菲律賓新住民與外省第二代,廖克發為馬來西亞籍。以年齡來分析,最年長的黃庭輔至最年輕的吳端盛,相距33年時間光譜;以表現風格來說,各具特色,有些年輕的導演如陳潔瑤、鄒隆娜喜歡懷舊的風格,林泰州與吳端盛則使用具實驗性的手法。
《時光台灣》紀錄短片相關訊息及映後座談,可見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官網、
公視「時光台灣」官方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