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形變奏曲"國美館典藏品應用 再創原作新視野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7/25 下午 07:16:15 / 動漫同人
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玩形變奏曲」展覽,今(25)日於文化部南棟一樓藝廊舉辦開幕典禮。該展以國美館所開發的典藏衍生品為發想,把「遊玩」的趣味和典藏品原作拆解為「形式」的分子,輔以發想、創造再加以變化,以「原作與衍生」、「形構的擬仿」、「紋理的轉譯」、「文本的再創」、「概念的移置」五個子題,重新詮釋藝術原作、衍生品與人的交互關係,回應衍生品作為藝術與人彼此對話與共鳴的溝通起點。
|
國立臺灣美術館舉辦「玩形變奏曲」展覽於文化部南棟一樓藝廊舉辦開幕典禮,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林志明說明發想緣由。(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國美館館長林志明表示,國美館將典藏品開發為生活物件已經有多年的歷史,並且有一套相當謹慎的審查流程,以避免衍生品淪為庸俗商品,失去了美術館作為典藏及研究單位的使命。本次展覽以「衍生品作為回應藝術與人對話溝通的起點」為概念,審視衍生品應有的角色,希望民眾觀看衍生品時,不只是思考美麗和實用的設計,更能夠理解作品的本質和內涵,呈現國美館在典藏品加值應用方面的努力。
文化部表示,典藏品是博物館永續發展的命脈之一,國美館致力於臺灣美術史建構,典藏品的典藏應用是介紹民眾認識臺灣美術的一個重要方式,藉由認識典藏品所蘊含的特色和歷史人文意義,形成臺灣獨特的文化記憶,是「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相當重要的一環。
|
策展人林學敏於開幕式進行導覽。(國立臺灣美術館提供) |
若說藝術品是對現實的轉化與再現,衍生品就是對藝術品的轉化與再創。展覽將「形式」視為一個創作的因子,以「原作與衍生」、「形構的擬仿」、「紋理的轉譯」、「文本的再創」、「概念的移置」5個子題,呈現衍生品開發時的美術館角色。「原作與衍生」將3位出身於不同年代的藝術家,李錫奇、袁旃、李育貞的衍生品並置,重新詮釋並放大衍生品獨特的視覺造型。「形構的擬仿」將張永村作品及衍生品中的幾何元素抽出,成為一個燦爛奪目的櫥窗。「紋理的轉譯」演繹王午、李錫奇、賴九岑原作的特性,在衍生品背後放置的五面巨大的雕刻版,呈現版畫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製版技術,與衣飾印刷的本質互相呼應;「文本的再創」則將李錫奇原作分色版印製於薄紗上,再現版畫套版的精巧工藝;「概念的移置」則巧妙結合蕭勤、劉國松、袁旃原作的心境風景和衍生品,打造出一幅輕鬆休閒的日常景致。
「玩形變奏曲」展覽自即日起至12月15日於文化部南棟一樓藝廊展出。藉由重新審視衍生品及原作的關係,期待觀者在進入後,除了當下獨一無二的體驗,也能因展示設計的遊藝性,重新喚起對美的感受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