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致文接任國家鐵道博物館首任籌備處主任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9/17 下午 08:11:53 / 民俗古蹟
面積近17公頃的原臺北機廠轉型為國家鐵道博物館,其軟硬體籌建計畫期程自2017年起至2026年止,採「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區開放」模式進行修復再利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於今年8月13日獲行政院正式核定設立,文化部宣布所屬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一職,將於10月1日起,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洪致文擔任。
 |
洪致文將接任國家鐵道博物館首任籌備處主任。(文化部提供) |
國家鐵道博物館軟硬體籌建計畫期程,自2017年起至2026年止,採「全區整備、分區修復、分區開放」模式進行修復再利用。文化部於2017年7月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進駐臺北機廠,即展開多項的前期籌建作業,透過各式民眾參與活動、展覽、交流論壇的辦理,促進大眾對鐵道博物館的想像和願景討論。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國家鐵道博物館能夠成立軟硬體籌建的專責組織,必須感謝行政院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肩負社會各界的殷殷期盼,軟硬體籌建計畫預定於2026年完成,後續將朝向由交通部及文化部共同規劃設立行政法人國家鐵道博物館進行營運。期許未來能以「活的博物館」、「面向公眾,且會說故事的博物館」,以當代視野和社會關懷為出發,展現當代公共博物館的精神,反思與再現臺灣現代性,回應社會各界對國家鐵道博物館的期待。
洪致文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博士學位後,先後任教於文化大學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長年致力推動鐵道文化的保存及研究,為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創始會員,亦是現任臺灣交通文化資產保存學會常務理事,在學術工作外,也長期投入臺灣鐵道文化資產的保存運動,尤其關注臺灣各地鐵道的相關保存議題,從搶救支線鐵路、彰化扇形車庫保存、臺北機廠保存等社會運動皆可見其身影。洪致文並著有許多臺灣鐵道相關專書,近年出版的《臺灣鐵道文化志》、《臺鐵全車輛》系列專書,皆為臺灣鐵道文化與車輛史研究之重要著作。此外,其早年的作品,例如曾獲金鼎獎的《臺灣鐵道傳奇》,更是解嚴後國內鐵道文化意識啟蒙的第一部重要著作,影響了20多年來臺灣鐵道文化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