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腫脹確診三尖瓣閉鎖不全 微創手術還健康腳步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19/11/18 下午 08:49:50 / 醫療保健
78歲紀老先生雙下肢腫脹已逾10年,小腿及足部色素沈積而變暗深褐色,經他院診斷為靜脈曲張合併鬱滯性皮膚炎,惟手術後仍不見起色,讓他長年滿臉愁容。近年來腳步更是沈重,走路也越來越喘,經他院轉介至臺北榮總就診。經檢查發現罹患嚴重的心臟三尖瓣閉鎖不全,且因病程已久,又出現右心衰竭、鬱血性肝病變導致黃疸等合併症。
紀老先生一開始不願意開刀,覺得年紀大了算了,不想受罪,雖家人勸說也無效。為避免傳統心臟瓣膜手術正中胸骨切開胸骨,動輒造成二十幾公分的傷口,心臟內、外科醫師討論後,決定採用具有傷口小、疼痛較輕、術中出血量少、感染機率低,且術後恢復快等多項優點的「胸腔內視鏡輔助右胸微創心臟瓣膜手術」,才讓紀老先生同意接受手術。手術時並將傷口隱藏在右側乳暈下緣,大大兼顧了視覺美觀。雖因術前合併右心衰竭及肝腎功能損傷,在手術後需使用強心藥物輔助,但術後復原良好,出院一個月後己可每天早上去公園散步一個小時,讓紀老先生十分滿意,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臺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郭姿廷醫師表示,三尖瓣閉鎖不全是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疾病,因為其造成的症狀通常比較隱性,一開始可能只是腳有點水腫,吃東西容易肚子漲,很多人也因此產生下肢靜脈曲張。但是當疾病病程越久,心臟漸漸擴大,開始會喘、運動耐受性不良時,此時心臟功能通常已經開始衰退。更甚者,因為右心衰竭可能導致鬱血性肝病變、心腎症候群使肝腎功能變差,增加治療的複雜性。
三尖瓣閉鎖不全也常發生在曾開過左心瓣膜手術的病患,提醒開過心臟手術的病患一定要定期回診接受檢查。另有一位40歲黃小姐在20多歲時開過二尖瓣瓣膜置換手術,近年卻因為喘幾乎無法躺平睡覺,走路走50公尺就必須休息,檢查發現重度三尖瓣閉鎖不全,合併心臟嚴重的擴大,心臟完全緊貼著胸骨、胸壁使得再次手術的難度、風險皆增高。在詳細的評估後,最後也採取經右胸微創手術完成三尖瓣置換,讓她終於能夠平躺、一夜好眠。
傳統心臟瓣膜手術需要由正中切開胸骨,醫師在能看得到整個心臟的狀況下進行手術。目前已可以藉由胸腔內視鏡的輔助,僅需從右邊胸壁上開4~5公分的傷口,加上幾個輔助的小傷口,完成心臟瓣膜修補或心臟瓣膜置換手術。微創手術不只傷口小,可大大減少開刀後的疼痛及手術中出血量,傷口感染的機率降低,並可有效縮短術後恢復的時間。胸腔內視鏡輔助之微創手術現在可以運用在二尖瓣、三尖瓣、心臟黏液瘤、心房中隔缺損等手術,是治療的新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