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10年計畫成果發表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0/8/11 下午 07:08:00 / 教育學程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持續推動原住民族教育,除充實各項課程,更以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自然智慧為基礎,建立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實踐與發展平臺。「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10年計畫」成果發表記者會今(11)日於教育部舉行,期盼鼓勵更多教師投入原住民族科學教學模組製作。
|
清華大學教授傅麗玉介紹「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10年計畫」成果。(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供) |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發現天生科學家:原住民族文化科學學習實踐與發展10年計畫」由教育部國教署委託國立清華大學辦理,計畫主軸包括「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自然科學知識體系探討」,從原住民族文化觀點探討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中自然知識所蘊含的科學內容,建構而為原住民族自然科學知識體系;另外,「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則以原住民族文化為擬定教學策略的起點,安排學習情境,針對教師專業支持系統與學生科學學習支持系統進行各項工作。
|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戴淑芬(右)說明計畫主軸。(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供) |
清華大學教授傅麗玉指出,本計畫第1年期執行成果豐富,包括建立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網站「飛鼠部落」、建置「原住民族文化自然智慧資料庫」、辦理3梯次「12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原住民族文化科學教學模組」製作研習班,並新增200個「12年國民基本教育自然科學領域教學模組」。另外,辦理16場「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智慧講座」,更研發原住民族科學教育教材與數位學習內容的《吉娃斯愛科學》16族語版繪本及點讀筆。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第1年期執行成果已公布於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網站
「飛鼠部落」,歡迎各界善加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