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臺 搭起產業與技專校院合作橋梁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1/8/9 下午 04:11:31 / 文教活動
教育部自107年起建置「促進產學連結合作育才平臺」,並依據產業聚落分布及國家重點人才培育需求,設立光電半導體、資通訊、塑膠橡膠、數位經濟、智慧機械、智慧紡織、綠能及風電、鋼鐵金屬、海洋科技、新農業等10個重點產業領域工作圈,掌握產業發展趨勢,分析人才需求,鏈結全國技職學校(技術型高中與技專校院),並以推動現行產學培育、開發產學培育能量、深化學生實務職能及提升教師實務增能等4大面向為任務,109年共連結35個產業公協會、233家企業及95所技職學校,促成各類產業與學校協作實務教學與實作學習,共同培育專業技術人才。推動情形及特色案例說明如下:
- 媒合產學人才培育
針對重點產業所提人才需求,媒合技專校院學生赴產企業實習,或輔導協助學校與優質產企業開設教育部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專班,以客製化服務產業需求,共同量身打造產業實務人才。109年成功媒合109家企業1,443名人才需求,媒合率達81%,並促成19個產學合作專班。
例如:育才平臺光電半導體領域工作圈聚焦半導體科技大廠中階人才需求,促成旺宏電子、群創光電、乾坤科技公司攜手崑山科技大學辦理教育部產業學院計畫「半導體工程產業實務人才培育專班」,同時協助共構專業課程,規劃產線智慧化實務、人機介面、自動控制及學年實習,並確保合作企業提供優於同職級待遇(學士級月薪3萬9,000元);另於執行期間,主動關懷學校與合作企業,定期提供輔導及服務,促使專班順利推動,該專班學生畢業後經企業擇優留用率達6成,有效提高學生參與及產企業用才。
- 開發產學培育能量
以產業主題發展產學培育新能量,開發產企業資源投入技專校院,打造結合產業職場問題、實務課程模組及就業銜接的客製化產學培育模式,協助產企業用才、留才及學生就業銜接,109年共推動22案。
例如:綠能及風電領域工作圈發展以1名教授專家帶領1位學生與1家企業合作的方式,組成一對一師生輔導團隊,主動發掘企業技術或經營問題,並以專題實作研究或學生實習方式解決企業所遇問題,企業亦將最新技術及設備分享給師生研究或學習。109年國立高雄科技大學、正修科技大學與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共計組成12組輔導團隊(12位教授專家及12位同學)服務12家企業(如谷林科技、天恩精密科技、鴻睿自動化等公司),團隊中有9名學生畢業後留任於合作企業擔任中階研發工程師,不僅解決企業營運問題,學生也從中獲得企業認同,進而留任就業,形成互利的產學合作新能量。
- 深化學生實務職能
透過盤點產業職能基準,運用教育部技職優化實作場域,促成產企業與技職學校合辦學生實務職能相關研習課程,以提升學生實務能力,109年計辦理31場。
例如:塑膠橡膠領域工作圈盤點國內塑膠產業趨勢與發展需求,連結財團法人塑膠中心及品揚高分子公司,與南臺科技大學合作辦理「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職能深化研習營」,搭配實務課程並輔導學生通過經濟部iPAS塑膠材料應用工程師能力鑑定,共98名學生參與,其中80名報考該能力鑑定,取得證照人數計23名,獲證率約3成,有助深化學生塑膠材料實務職能及就業競爭力。
- 提升教師實務增能
配合教育部技專校院教師進行產業研習或研究政策,聯手產業公協會、產企業開設教師實務研習課程,協助提升教師教學實務知能及產業技術,109年計辦理31場次、參與教師計784人。
例如:智慧機械領域工作圈連結工具機公會與經濟部iPAS職能認證,結合中部工具機、機械產業聚落及教育部技職優化實作場域,連結綠點高新科技、台中精機廠等7家優質企業以及修平、虎尾、南開、崑山、正修等5所科技大學,共同打造6場次198小時的「智慧機械教師實務研習」系列課程,獨創教師與技師產學混訓,109年計有43所技職學校機械相關科系121位教師、23家產企業72位技師完成研習,課程滿意度達93%,完成研習教師回校後輔導學生考取iPAS智慧生產工程師證照通過率也達50%,全方位提升教師智慧機械產業的實務教學質量。
教育部育才平臺將持續協助產企業與學校共同合作,建立協作教學與實作學習模式,提升技職教育「務實致用」特色,培育國家重點產業所需專業技術人才,並厚植學生就業力。產企業倘希與技專校院合作開設產學專班或提供相關實習機會,皆可透過
育才平臺協助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