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古地圖中的北台灣特展"已近尾聲
新網記者林富貴新北報導
2011/5/26 下午 09:20:00 / 天文地理
新北市立八里十三行博物館當期特展「古地圖中的北台灣」展期至6月6日止,有興趣的民眾可把握機會漫遊老台北。
|
民眾可透過不同詮釋角度的地圖見證台灣各階段的歷史與人文。(林富貴攝影) |
本次特展透過地圖學的概念,展出不同時期、不同地圖繪製者筆下的古地圖,提供大眾一個認識地圖學的介面,同時也向大家介紹隨著科技進步,古地圖的新風貌。
這項特展用平面印刷的地圖和多媒體等方式,展出17世紀至今的台灣地理資訊,吸引大家用趣味、藝術或科學等不同觀點,探索北台灣的人文薈萃風貌。
十三行博物館指出,自16、17世紀以後,隨著西方探險、海權及航線擴展至亞洲,位於西太平洋南北航線上的「臺灣」,因地理位置重要,漸漸浮現於國際舞台上。由於與外界往來互動頻繁,臺灣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山林形勢,也開始出現在不同地圖之中。
本特展展示主題包含「解密古地圖」以地圖學的概念介紹地圖是什麼及地圖如何產生;「地圖大不同」介紹一幅幅不同時期、不同視野所描繪出的臺灣古地圖,同時還能看到本特展最長的圖「臺灣民番界址圖」(長666公分、縱寬48公分),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全臺灣番界圖,清楚畫出南自枋寮、北迄雞籠(基隆),當年漢人的居住範圍;「臺北古時候」展示從17世紀到20世紀多幅描繪古臺北的地圖,像是荷蘭人繪製的「福爾摩沙島西班牙人港口描述圖,1626年」等,觀眾可以觀察到從港口、河川到城廓、街市等空間訊息,越來越豐富及精確,地圖內容也包羅萬象;「漫遊古地圖」則以清初郁永河《裨海紀遊》的行經路線,結合高科技衛星影像,還原郁永河當年渡海遊臺的歷程,還有貫穿古今的電子地圖系統,讓觀眾可以享受漫遊古地圖之樂趣。
古地圖見證了昔日祖先的時空歲月,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結晶,不僅可用來述說歷史,亦可探究環境變遷,讓我們了解人們詮釋環境的方法和態度,民眾可把握機會到十三行認識台灣古地圖之美,另外國中小學生還可填寫特展學習單參加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