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教署優良教案交流發表 實踐小校跨年級教學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1/12/19 下午 03:32:36 / 教育學程
為鼓勵國內小校研發和實踐優質跨年級教學,教育部國教署自106年起,每年舉辦跨年級教案徵選,並邀請優選教案實踐教師進行發表與交流。110年徵選活動除了有更臻多元且多層次的教案作品外,更有不同以往的遠距教學類型教案,期待透過這些創新適性的教學設計,未來能夠幫助更多教師陪伴孩子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今年獲選特優教案的新北市石碇國小老師許雁婷、陳萱儒,在「數學領域—時間」中設計了螺旋式課程以整合小學一至二年級教材,並採合班、分組方式提供多元教學策略,突破跨年級教學在數學領域的運用。教案在輪替課程中選取相同概念的主題—「時間」,除了讓二年級生再次複習整點、半點報讀與撥鐘練習,學習速度較快的一年級生也能在課堂中有預習報讀幾時幾分的機會;同時並針對每位學生的學習表現與學習特質逐一就課程的需求進行分析,以作為分組依據,在課程中善用移動教學方式,分別在同質與異質性分組時能進行差異化的形成性評量,整個教學活動設計架構完整細緻且具有創新性,值得推薦。
金門縣賢庵國小垵湖分校老師林子筠、李承憲,針對學生的特性設計差異化教學,在「藝文領域—玩『泥』捏『陶』趣,『泥』中有『我』陶藝趣」中突破教與學的困難,考量學生的差異性及生活經驗,設計出更富有變化的活動,提高孩子們參與課程的興趣。本教案以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自編教材「捏泥塑陶」為主題,列出中年級學生可以做到的不同學習表現與能力,再依據學生學習能力進行異質性分組教學,使達到不同程度的學習目標,以表現、鑑賞與實踐的核心構面做為教學主軸,在學習表現、學習內容與3堂課的設計中,能互相扣緊並有順序的展開教學工作,最後透過教師、同儕互評與自評建構評量的多元性,形成完整的綜合性評量。
苗栗縣豐林國小老師李佳樺、張燕純、鐘子浤,在「數學領域—認識錢幣」中安排不同的分組課程與任務,從實作中建構錢幣認知與算錢概念來學習數學,也讓學習的內容更活化於學生的實際情境之中。本教案讓低年級學生透過觀察、比較以察覺不同錢幣的特徵,再藉由跨年級差異化合作小組進行採購任務,到模擬郵局、超市購物等生活情境討論購買清單及付款方式,提供機會讓學生思考不同的解題策略。
國教署表示,這些優秀教案都已上傳至
「CIRN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學資源整合平臺」供各地教師參閱使用。CIRN平臺目前已累積5屆徵選的優良教案作品可供下載,讓更多長期任教小校的主任和教師透過這些交流,對於提升小校的教育品質更具信心和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