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開展
新網記者歸鴻亭台北報導
2023/12/14 下午 05:52:17 / 文化藝術
文化部自2015年起推動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建置,不僅守護臺灣重要攝影資產,更透過攝影家們的作品典藏,見證影像歷史及表現攝影的藝術特質。李悌欽(1928-2017)及邱德雲(1931-2014)兩位資深攝影家,在攝影中心籌建過程中,以無私大愛精神,捐贈畢生攝影作品及底片檔案,歷經入藏、整飭及脈絡梳理後,策劃「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
|
自左至右為硬頸攝影協會總幹事陳雲錦、參展攝影家邱德雲家屬邱瓊媛、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策展人傅遠政及攝影家鄧博仁,共同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揭幕。(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
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表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目前有13,000餘件典藏,目的是希望臺灣有一個能成為攝影藝術文化保存的基地。今天第一次舉辦捐贈展,透過攝影師的眼睛,將1960年代以來的臺灣社會做真實的存檔,當我們看到作品,不僅是看見當時社會、土地上的人們,更能透過作品認識臺灣這片土地。「那些曾經存在過,我們以為消失的,其實從來沒有消失」,攝影作品成為時代共同的回憶跟經驗,也使我們更珍惜今天擁有的一切。
攝影文化中心說明,「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精選68件攝影家作品,藉由攝影家們的創作意圖及影像之間相互對話,形構本次展覽。李悌欽由1960年代興盛的影會活動起步,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同好會」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
攝影家鄧博仁認為,李悌欽作為業餘攝影家有著獨樹一格的創作風格,他不僅以質樸且恬淡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生活的平凡原貌,更以自身的觀看角度及實驗精神突破傳統,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邱德雲則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他由早期在鄉土寫實中成長摸索,進而以深刻且貼近土地的精神,讓他的影像語彙呈現濃烈反差及強烈對比。
硬頸攝影協會總幹事陳雲錦提到,攝影家邱德雲透過黑白之間的豐富階調,表現辛勤工作的勞動者及變遷的農村,作品呈現對土地的感情溫度,以及農村凋零的時代變奏。
國立臺灣美術館長陳貺怡表示,感謝攝影家及家屬們的大愛捐贈,讓現今的觀眾得以窺見時代的變化及攝影家獨特的心靈風景,典藏的攝影作品亦是研究臺灣攝影發展的寶貴資產。李悌欽與邱德雲兩位創作者,扣合著攝影的寫實精神及時代價值,面對城市發展與農村轉型,展現出不同的攝影風貌。他們的攝影跨越了世代的記憶與傳承,凝聚觀者的目光,望向攝影家們及時代的曾在。
|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展」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次捐贈展,藉由兩位資深攝影家的作品,讓眾人透過影像中的形跡,帶來曾在的感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由兩位攝影家的捐贈文物中,規劃「一張照片的旅程」教育展示區,展示兩位攝影家的底片、小幅作品、印樣等捐贈文物,使觀眾得以了解攝影家從拍攝到構成作品的歷程,同時介紹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捐贈品典藏及保存等工作內容。期待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能一窺攝影作品背後製作旅程,以及典藏工作的重要性。展覽自即日起至113年4月28日於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展出,相關展覽及推廣活動資訊請至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官網查詢。